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书写人民至上的幸福答卷

—对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褚松燕


■本报记者 佟欣雨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立场

●创造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牢牢把握党领导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打牢了极具韧性和活力的强大社会基础

从“管理”到“治理”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对此,我们党提出哪些原创性思想、有哪些创新性实践?

褚松燕:“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原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坚持推进社会管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以“社会治理”取代了原来的“社会管理”。从“管”到“治”的一字之差,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立场。

以此为开端,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的创新任务和2035年社会治理创新的远景目标。从“共建共治共享”到“共同体”,始终凸显一个“共”字。这体现了新时代党在社会建设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的创新之举,明确了党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论。

此外,我们党指明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心态和基层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创新方向,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组织领导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提高了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这些具体做法为我国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记者:这些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褚松燕:马克思指出,凡是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的社会,就是“崇高的”,反之,为了某种纯粹的外在目的而牺牲人的发展的社会,就是“鄙俗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应该说,这些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创造性地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当中。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走出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就是在社会建设中把人民当作主体,把人民根本利益当作标准和尺度。

坚持党的领导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社会建设取得哪些标志性成果?

褚松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例如,组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开展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历史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在日趋精细化的制度供给和精准化的公共服务中得到全方位改善;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效果明显,安全和发展得到良好统筹。

记者:新时代,我国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褚松燕:我国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牢牢把握党领导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同时,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社区和普通群众,都做到了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奋力共进,打下了社会治理的扎实基础,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彰显“中国之治”新优势

记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重要意义?

褚松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人民群众安居安定安心,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打牢了极具韧性和活力的强大社会基础。

记者:未来,我们应当如何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褚松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竞争较量更为尖锐复杂。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社会长期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动态性等特征。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更优质的服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应牢记“国之大者”,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的多元主体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