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分别七十年,九十四岁老兵何伯超与战友高万功重逢——

老班长,向你报到


■张建鲁 张青厚 本报特约记者 贾玉省

12月10日上午,94岁老兵何伯超刚踏进老班长高万功的家门,等候多时的高万功便大喊一声:“何伯超!”

何伯超朗声答道:“老班长,我来向你报到了!”

自朝鲜战场一别,天各一方的两位老战友已分别70年。

“老班长,当年你在枪林弹雨中救了我的命,我永生难忘!”

“那是风贺里战斗,你身负重伤,我给你包扎了伤口,把你背下阵地。你放心,咱们的阵地没有丢!”

“70年过去啦,我想念你呀,老班长!”

“我也想念你呀,何伯超!”

两双饱经沧桑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96岁的高万功,1946年入伍,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1952年被评为“战斗模范”。

何伯超,1927年出生,1947年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荣立过二等功。

高万功与何伯超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相识,之后并肩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先后参加黄朝岭、长津湖、风贺里等战斗,屡立战功。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朝鲜通讯报告选》中《党保证我们走向胜利》一文,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英雄事迹——

指导员从左翼过来,急促地细声问:“是4班长吗?”

“是!”

“如果想当模范班,冲上去夺取机枪阵地!”

“那还用着问吗!”高万功用一句话代替他的决心。他点一下人数,6个人,1挺机枪——赵学臣带的那个组还没赶上来。他说:“同志们!为世界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冲啊!”他们利用死角的地形爬着,一连扔了3遍手榴弹,把敌人的一部分机枪压住了。用枪扒开铁丝网,他们冲了上去。敌人陷在包围中,乱了,一股一股地开始往后跑。何伯超心里着急,站起来打。第一颗手榴弹刚出去,一粒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肩胛,他觉得像被蜂蜇一样,刺痛了一下,还是继续打,扔到第三颗手榴弹时,手臂抬不起来了,才知道负了伤。高万功过来叫他下去包扎。他说:“班长!我是党员,不能先下去。我用左手扔手榴弹,坚决守住这突破口。等后面部队上来,咱们冲上去!”战士们受到鼓舞,很快占领了制高点。从开始打响到战斗结束,不到30分钟。4班共打死敌人20余名,缴获重机枪8挺——打坏的不算。

这些年,何伯超一直在寻找老班长高万功。一次偶然的机会,何伯超的一位亲人在媒体上看到有关高万功的报道,很快联系上高万功的家人。

在家人的陪伴下,何伯超辗转2000余公里,从四川泸州来到山东烟台,终于见到了96岁的老班长高万功。他们相互搀扶着,有说不完的话,谈话间仿佛又回到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那时,阵地上条件非常艰苦。天寒地冻,晚上大家挤在一起用体温取暖。有一次,高万功与一个战友背靠背坐在一起,战友说口渴了想吃点雪,又怕站起来让热气跑掉,高万功就用铁锹铲了一点雪递到战友嘴边。没想到铁锹太凉,一下子把战友的嘴唇粘住了,高万功忙用嘴哈热气帮他化开。

“入朝时我们连有170多人,回国时算上我们俩只剩7人,其他同志都牺牲了,他们个个都是英雄!”高万功动情地说。

“遥想当年在朝鲜,并肩战斗把敌歼……”重逢之际,何伯超为老班长高万功朗诵了自己专门为这次重逢写的一首诗。一路上,他将写有诗的纸张小心地揣在口袋里。

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之际,何伯超挺起腰板,向老班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上图:何伯超(左)和高万功(右)重逢后聊起往事。 张建鲁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