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写好“文化自信”这篇大文章


■徐天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锻造出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让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反之,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写好“文化自信”这篇大文章。

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正是因为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的风骨神韵,有着革命文化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刚健激越,有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花齐放、引领风潮的繁荣兴盛,才共同铸就了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今天,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传承不断,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本来,才能留住根、守住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留住根、守住魂,不是抱残守缺,而是注重在传承中创新,激活传统文化的灵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领略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之美,《国家宝藏》让观众在一眼千年中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深沉和厚重,《典籍里的中国》让观众在思接千载的穿越中感受到了“弦歌不绝”的文脉传承……这些节目不仅让古典文化“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唤起了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形成了催人奋进、敢打必胜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老西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一系列革命精神是广大官兵铸牢军魂、锻造忠诚的精神沃土,也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

吸收外来,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枝繁叶茂。吸收外来,注重的是兼收并蓄,不是泥沙俱下、照单全收。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这样的文化作品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只有在尊重自身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吸纳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文化自信”这篇大文章才能做到胸怀天下,有大格局大视野。

面向未来,才能与时俱进、创新进取,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铿锵步履迈得更强劲更有力。新中国诞生之际,毛泽东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70多年过去了,这个预见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变为现实,我们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我们不仅让世界知道了“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意气风发迈向未来的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96964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