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陆游的“铁马冰河”


■王国栋 梁懿丹

提到边塞诗,人们就会想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全唐诗》中收录的边塞诗有2000多首,其中代表性的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名作,流传至今依然能够让人热血沸腾。

到了宋代,社会风气的转变使边塞题材的诗作开始减少,陆游成为为数不多的边塞诗人。陆游的边塞诗大多都是离开抗金前线后所作,他将收复失地的人生理想和坚信国家最终能实现统一的乐观自信都寄托在自己的边塞诗中,他的作品既有宋代边塞诗的沉郁深婉,又不失唐边塞诗的激昂豪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诗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把读者带进了冰天雪地的沙场。诗人梦回冰冷、肃杀的北方疆场,在千里冰河、万里荒原上挥刀策马,浴血抗敌。虽然这首诗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却写出了边塞诗的铁血豪情。

陆游一生都在追求出兵伐金,但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使他的收复国土之梦难以实现。陆游多次出仕,但官微职小,一生不得重用。然而,这些遭遇没有磨灭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爱国热情。《塞上曲》中“明月如霜照白骨,恶风卷地吹黄沙”。夜晚的边塞更是凄寒,明月似霜照着一堆堆白骨,白骨下有为国捐躯的英灵,更有国破家亡百姓的灵魂,以及诗人壮志未酬的哀愁。这首诗既描述了边塞的凄清,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南宋在与金的军事抗衡中一直处于弱势,多次的正面对峙也以南宋失败告终。因此,陆游诗中金戈铁马的盛况多以想象为主,描绘的一场场战斗、刻画的一个个具有舍生忘死精神品质的勇士,或具有军事韬略,谈笑灭胡虏的将领,都是其英雄主义的体现。陆游虽不善描述战争的正面交锋,却以独特的方式给我们刻画了一幕幕英勇无畏、雄伟壮观的战争盛状。《战城南》中“五军战马如错绣,出入变化不可测”,写出战斗过程中队形阵法的变幻莫测;《大将出师歌》中“绣旗杂沓三十里,画鼓敲铿五千面”和《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中“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展现了军队出师之时的盛况,从侧面显现战争场面的宏大。

开禧元年夏,韩侂胄正式着手北伐事宜,陆游听到消息后异常兴奋,作《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预祝此次伐金的胜利——“北伐下辽碣,西征取伊凉。壮士凯歌归,岂复赋国殇。”通过描写北伐军队以破竹之势收复失地,证明女真不足惧,南宋将士收复失地将凯旋而归。陆游以热情奔放的笔调彰显南宋大军的锐不可当,充满了英雄的乐观自信和昂扬向上。

陆游边塞诗虽不及唐边塞诗的豪迈激昂,但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唐边塞诗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既描绘边塞风光,又期待战绩功业;既忧虑边塞局势,又悲慨边塞生存困境;既哀愁征人思乡,又慨叹闺怨思夫。这些都从侧面体现了南宋的社会现状,也展现了南宋动乱时代背景下一个边塞诗人的思考。

陆游善于用典,他的边塞诗中大量使用典故,以简练的语言抒发情思,表述理想。《冬夜闻雁有感》中“大呼拔帜思野战”,引用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拔旗易帜的典故,抒发驱逐胡虏的雄心壮志。《碧海行》中“幽州螘垤一炬尽,安用咸阳三月焚”,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火烧咸阳的典故,这是诗人理想中的宋金战斗。现实的积贫积弱使诗人只能借助想象表达心中对胜利的渴望。《秋风曲》中的“鸿门霸上百万师”,用项羽四十万兵至鸿门的典故,展现了气势磅礴的军队盛状。以上这些都暗含了陆游激情豪迈的杀敌热情和慷慨雄壮的人生理想,体现了他的英雄主义气概,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

陆游一生都在奋力促成北伐。他关注边疆战事,关注一切与抗金有关的事宜,希望统一“九州”。然而,“嘉定和议”签订后不久,陆游带着中原未收的遗憾离开人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每品读陆游的绝笔之作,都不禁泪眼婆娑。中原是他梦寐以求收复的地方,抗金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使他不论身居庙堂还是归于田园,都不忘民族、不忘国家、不忘前线战事,让我们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还有他为后人留下的那一篇篇壮美的华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