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烽火硝烟与战争交响


■褚振江

军旅作家王筠的《交响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是一部充满着爱、善意、美好、温暖和理想主义的作品。75万字,洋洋大观,炽热澎湃,每一章都是英雄的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这样的作品,使我在读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

《交响乐》以李八里身处危境、即将喋血疆场作为小说启引,叙写李八里以及其他人物在朝鲜战场上所经历的故事,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等手法,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深沉而厚重的民族情感,书写了厚重且深邃的战争史诗。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战争文学的灵魂。从大事件的步步演进到大小23次战斗,作家都有密缝细织的独特表达。鲍喜来、脖颈赵等一系列平凡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每个人都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温存和忧伤。故事有根、人物有事、事出有因,这种个性化的细腻写作风格,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体味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情不自禁为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而动容。

《交响乐》把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引导读者的目光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处探寻,展现残酷的战场上特殊的诗情和意境,使小说中的人物有灵魂有温度。最后,李八里指挥炮兵准确打击,以自己与敌人玉石俱焚的慷慨之死,诠释了一个忠肝义胆、胸有丘壑的刚烈男儿的英雄本色。作品把国与家、生与死等话题渗透其间,更把爱国主义镶嵌在精神坐标里,共同演绎动人心魄的战争交响。

《交响乐》开辟了从文化冲突视角诠释和平价值与人性升华的新鲜视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实际上,中国在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与哲学上对“正义必胜”的崇尚是相一致的。李八里早年因父亲生病脱队过一次,后来又因母亲而只身出面谈判,体现的是孝文化。作为一个人,他讲究孝道;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他更讲究小孝服从于大忠,在国家与民族利益前面,置生死于度外。马永礼更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一个人物,三句话不离仁义礼智信。虽然因为饥饿常常脊背佝偻,却把军装领子扣得严丝合缝,宁愿饿得头昏眼花也不愿“搞来朝鲜老乡的稻谷种子烧米汤”。他信奉道德力量的强大,内心豁朗达观。

在宏阔的战争背景下,个人情感命运就像一串串微弱而又顽强的音符,穿行于枪林弹雨交织的灰暗之中,成为整部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和声。在战场上,为了身后的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志愿军官兵“为国牺牲敢惜身”,血洒疆场,长眠他乡。人性之爱、战友之情、纯洁爱恋,对国家和民族的牺牲与奉献,对诗意山河、自然胜景的挚爱,这些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构成了小说《交响乐》的主基调,使作品散发着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铭记历史、祈愿和平是战争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抗美援朝的历史值得阅读,是因为这种历史能够催生伟大与荣光。透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深深地触摸到历史的自然真切和苍凉沉郁,更能从另一种角度聆听忠诚与信仰共鸣的激昂旋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