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巧用“小目标”激发成长潜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唐国东

近年来,心理工作方法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和部队教育管理中,在帮助广大战友确立军旅生涯目标、缓解负面情绪、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期,我们邀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唐国东教授,用心理学知识对带教新兵的案例进行解读,希望对基层带兵人有所启发。

——编 者

[案例回顾]某连在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时,二班长张强每隔一段时间就大声提醒:“看到前面那栋房子了吗?到了那栋房子,就剩下3000米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剩1000米了!”“翻越前面那个山头,咱们就到终点了。”战友们在张班长的鼓励下,很快抵达了目的地。

[心理解读]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大目标,人们通常会感觉希望渺茫,而面对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则会信心倍增。案例中的张班长就是运用目标拆解法,将5000米这个大目标拆解成行进路途中2000米处的房子、4000米处的山头等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目标,同时辅以正向激励、团队行动等心理方法,使战友们顺利完成了训练任务。

目标有助于激发潜力。能够合理确立目标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也能更快适应新环境。有的战友进入军营后,往往会为自己设置一个较大的目标。如果目标长时间不能实现,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丧失自信。基层带兵人在带兵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建构目标的方法,帮助战友们合理设置目标。

能力评估法。客观准确的能力评估是设置目标的重要前提。认知心理学中有个达克效应,也称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人们容易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假认知中,无法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的能力,从而形成错误结论。新战友刚刚下连,对训练内容、人际环境等还处于不熟悉、不了解的阶段,容易把个人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盲目自信或沮丧失落的情况。基层带兵骨干可以运用无领导小组会谈的方式,了解每名战友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其他相关测试,为战友们提出人岗匹配的合理建议。根据带兵人的建议,新战友可以更加了解自身具备的能力素质,从而制订合理可行的学习和训练目标。

创建目标图法。生理心理学发现,图文并茂的事物更有利于大脑形成印象记忆。同样,将目标流程化、表格化、图像化也有利于强化大脑记忆,促使战友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带兵人可以通过创建目标图法,帮助战友们将目标进一步流程化、具体化。比如让战友们写出自己在军营生活、军事训练、职业发展、学历升级、人际交往等5方面的愿望,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给自己定一个截止日期,最后列出完成上述愿望可以利用的外部环境以及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让目标在潜意识中更加清晰明了,从而推动战友们逐步实现个人目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