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胜在先见之明 败在先入为主


■张西成

先见之明与先入为主,虽然都有一个“先”字,但前者讲的是面向未来的预见,后者指的是囿于过去的成见。把两个蕴意相去甚远的词语放在一起,只是想说,二者并非毫无关联。

《孙子兵法》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之威,在于先声夺人;先知之要,在于先见之明。实践证明,后见之明易得,先见之明难求。当初杜黑提出“制空权”理论,飞机才刚刚问世,如果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再提出这个理论,就根本谈不上先见之明。“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战略家的先见之明,实质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抗日战争时期,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谢伟思通过深入接触和广泛了解毛泽东同志,得出结论:毛泽东目光远大、眼光独到。回顾四渡赤水、三大战役等毛泽东同志指挥生涯的得意之作,不难发现都与他料敌如神的先见之明密不可分,都与他因情而变、因地制宜的高超智慧密不可分。

将有先见之明,方有应变之法。然而战争中,最能影响指挥员先见之明的,莫过于先入为主的偏见。何谓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指的是习惯于凭第一印象或第一感觉做出结论,即使这种结论被许多与之相悖的情报证明是错误的,也很难扭转认识上形成的偏差。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由于苏联军事顾问从埃及、叙利亚撤走,给以色列领导者脑子里输入了一个和平信号,使之形成了战争威胁减少的第一印象。于是,后来当苏联向埃、叙提供防空导弹时,他们就认为这仅仅是对前一场战争的补给;当以军有人从苏军家属撤离埃及的行动中,分析出苏联可能担心以色列会采取报复行动时,他们仍然停留在“看样子好像要打仗”的认识上;当埃及以演习为名向苏伊士运河西岸集结军队时,他们又认为是单纯的军事演习;当以军获取埃军在西奈前线的运河地区排除雷场、开辟通路时,他们还在为前一次行动扑空而懊恼……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分析判断,导致以色列遭埃、叙军队突然袭击时,一度陷入被动。

克劳塞维茨说过,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重要。战场上敌对双方无不重视使计用诈,但诡诈并非无迹可察、无懈可击,关键看你是否具有超常的洞察力、识别力。而糊涂的指挥员往往抱着先入为主的定见,用头脑中的想当然去剪裁事实状况,到头来他可以置活生生的情报于不顾,在一次次“见微”时失去“知著”的机会,最终只能在扑朔迷离的复杂情况中一厢情愿地推导出谬误的结论。无数经验教训告诫我们,面向未来的军事斗争和军事竞争,成在先见之明,失在先入为主;胜在先见之明,败在先入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指挥员既有先见之明的一面,也有先入为主的一面,尤其是他们在取得某些成功之后。这说明,如果一个人的先见之明开始变弱,则意味着他的先入为主意识开始变强。因此,我们的指挥员要使自己军事智慧之树永不凋谢,战争指导艺术之源永不干涸,就应该以极大兴趣在火热的练兵备战实践中不断地补充知识、汲取营养,努力地除旧布新、突破自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