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反常思维——战争制胜之剑


■胡建新

相传,古波斯的戈蒂亚斯王系了一个结,名叫“戈蒂恩结”。他声称,谁能解开此结,便有能力统治整个小亚细亚。当时许多人跃跃欲试,可谁也未能解开。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看到此结,他略一观察和思索,便拔出佩剑,将这个结一斩两段。长久困扰人们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被“解”开了。用剑砍结,易如反掌,可偏偏大家都没有想到。亚历山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像常人那样用手“死解”,而是独辟蹊径、反常思维,跳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常规,创造性地去解决矛盾问题。

反常思维,即不按惯性思维、常规思路考虑问题,而是通过逆向或灵活变换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因其“反常”,往往可以取得不同寻常、别开生面的效果,故而在创新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纵观历史,许多新观念的萌生、新技术的发明和新产品的问世,大都来源于反常思维的策动。从战争史看,以奇制胜一直是杰出军事家和优秀指挥员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战场上夺取胜利屡试不爽的重要原因。

战争是兵力、武器的拼杀,更是智慧、计谋的较量。《孙子兵法·虚实篇》曰:“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第三次土俄战争期间,俄军元帅库图佐夫见土军按兵不动,便令俄军撤退,诱敌出巢。土军见俄军后撤,便离开要塞实施追击,俄军以逸待劳,将土军一举打败。打了胜仗,本应扩大战果、乘胜追击,可俄军却炸毁自己的炮台和工事,继续后退。土军不知是计,又增兵追击俄军,结果被俄军包围,惨败而终。无独有偶。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熟谙日军心理,在一次作战中指挥八路军一部于山西平定县七亘村设伏,重创日军。接着,他一边派出部分兵力佯装退去,一边又在七亘村设伏,使日军再次上当,受到重创。战后,国民党军将领卫立煌对刘伯承敬佩不已,称赞其“重叠的待伏”是个奇迹,是一次大胆而巧妙的反常用兵。上述两个战例,一个是重复撤退诱敌,一个是重复设伏歼敌,看似都犯了兵家“大忌”,实则是以反常思维出奇制胜的高招妙策。这种重复用兵,正是反常的“战胜不复”,它恰好适应了敌人心态的变化——第一次用计时,敌不知此计;第二次重复用计时,敌又料定必不重复此计。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因敌制变、反常制敌,表面上的“复”恰恰是实质上的“不复”。

未来战争中,人工智能武器、新概念武器等高新技术武器将被大量运用于战场,对军事高科技、高新技术武器及其战术战法的研发与运用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紧迫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这些高新技术武器被运用于战场时,往往只能按照其固有逻辑程序和内在技术战术性能发挥作用,不会逾越既设程序指令和规定技术战术要领进行自主超限发挥,“严谨”而“死板”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其最为致命的弱点。这些武器系统即使被设计得再机警灵敏、睿智聪慧,也不可能与人的自主决策智能和灵活运用技能相提并论。倘若指战员能恰到好处地进行反常思维,敢逆常规、善出奇招,就完全可以击其软肋、破其要害,取得用常规战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实,无论是历史、现在还是未来,都在昭示这样一个道理:走出某些习惯思维的泥潭,常常能找到一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芳草地;打破某些常规思路的束缚,往往能开辟一个别有洞天的新天地——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如此,军事科技和战争领域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要创新军事科技和战术战法,需要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经常性的自我革命,从积淀着习惯思维的“板结层”中挣脱出来,从探寻军事实践的传统缺陷中获得创新发展的灵感,从突破作战行动的常规套路中生长以奇制胜的智谋,研究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高、人高我奇、人奇我绝的高新技术武器及其战术战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严酷激烈的军事变革中掌握主动,在风谲云诡的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