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携手世界,向着春天出发

——写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仇建辉

夜幕下的“鸟巢”灯火辉煌,绚丽的华彩照亮北京的夜空。

燃烧了16天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2月20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缓缓熄灭。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顺利落下帷幕。

盛会落幕,一幕幕精彩瞬间成为永恒;梦想升腾,我们携手世界,向着春天出发。

历史必将铭记这个特别的时刻—虎年新春,中国兑现庄严承诺,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历史必将铭记这个难忘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同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们,佩戴印有各自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旗帜的特制口罩,并肩而立,共同挥手示意。举世瞩目的“新春之会”,展现着东道主的热情好客,更向世界传递出命运与共、和衷共济的热切呼唤。

五环旗下,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冰雪健儿,传承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奋勇向前,向着更快、更高、更强发起挑战,展现更团结的力量。他们不仅留下了“一起向未来”的宝贵财富,也使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永载奥林匹克史册。

这是鼓舞世界的盛会。这是团结合作的盛会。这是共筑友谊的盛会。

中国经过6年多的努力,为全世界冰雪健儿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促进交流的平台,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良好的设施条件、安全的比赛环境、完善的服务保障、热心的志愿者、可口的美食……连日来,众多外国运动员、体育界人士持续点赞北京冬奥会。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的大跳台,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广受运动员们喜爱。“我们有机会在如此优越的场地充分展示自由式滑雪运动的魅力,希望能激励更多人热爱并参与自由式滑雪运动,这十分有意义。”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亚历山大·霍尔说。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面对疫情防控等压力,北京冬奥会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安全平稳运行,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防疫和办赛答卷。

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让运动员们感到安全、放心。荷兰速滑名将克罗尔对赛事组织工作大为赞赏:“如果只有一个国家能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安全举办冬奥会,那一定是中国。我们应该庆幸冬奥会在这里举行。”

冰雪之约,世界见证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也感受到了中国举办冬奥会的热情。

9金4银2铜,排名奖牌榜第3位,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冰雪健儿在多个项目中创造了参赛史上的“第一”或“最佳”。尤其在以往相对较弱的项目,比如钢架雪车、雪橇、高山滑雪等,中国队已显现出可喜的进步。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健儿在赛场上表现出的尊重对手、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面貌,不仅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闭幕式上,在运动员入场过程中,“鸟巢”地屏上的“中国结”图案呈现新变化—身着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不断填充图案中的空白,形成七彩“中国结”。世界各国之间的连接和大同在这一刻彰显无遗。

入场后,法国队运动员手拉手围成一圈在舞台中央欢庆,随后日本队、奥地利队和德国队的运动员以及志愿者纷纷加入进来。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冬奥会之所以牵动人心,不仅在于摘金夺银的高光时刻,更在于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拼搏意志,在于公平竞争、享受比赛、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它超越时空、历久弥新,赋予奥林匹克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生生不息的魅力。

北京冬奥会上,中美冰壶混双队之间的“礼尚往来”成为体坛友谊新美谈。两队比赛后,中国队员向美国队员送出“冰墩墩”奥运纪念徽章,美国队员“回礼”美国队纪念徽章。两国运动员的做法,为奥林匹克“更团结”的理念增添新注脚。

“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们的。”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夺冠后这样说。她和季军玛蒂尔德·格雷莫德为亚军苔丝·勒德抹去眼泪的一幕,为北京冬奥会留下了一个温暖的瞬间。

在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比赛中,首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队选手、22岁的阿合娜尔·阿达克和德国队49岁老将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分在了一组。阿合娜尔率先冲线后,与佩希施泰因击肘致意。“我表达了对她的尊敬,要学习她坚持不懈的精神。”阿合娜尔说。

中外运动员在冬奥会舞台上相互鼓励、传递友情,奏响了团结的乐章,书写了奥林匹克的友谊篇章。诚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奥运会总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绝不会筑起一道道高墙。奥运会让我们保留多样性的同时,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当中国元素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当五环旗下汇聚五洲宾朋,北京冬奥会折射出的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传递出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饱含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火炬“飞扬”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极具浪漫色彩,奥运五环“破冰而出”彰显相互理解、打破隔阂的博大胸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引发人们热烈好评。

赛场上同样充满“中国风”。一袭青绿、一身水蓝,翩翩起舞宛如徜徉山水之间。花样滑冰冰舞自由舞比赛中,中国队选手王诗玥、柳鑫宇的服饰充满中华文化意境之美。赛后颁奖仪式,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化交相辉映。

折柳寄情,惜别怀远。闭幕式上,一群人手捧柳枝,在绿意中徜徉,在春意中送别客人。这是充满东方意蕴的送别礼仪。我们期待所有来到北京的客人们,带上这条柳枝,带上中国人民的友情与祝福。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言,随着中国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北京冬奥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绿色低碳理念将会一直在这座“双奥之城”延续。北京将带着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和冰雪之约留下的奥运遗产,与世界人民携手,一起向未来。

今晚,在会旗交接仪式后,下一届冬奥会东道主、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上演燃情“八分钟”。主题为“双城璧合·聚力联辉”的表演,传达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北京冬奥会的理念不谋而合。

冬奥会,也由此开始进入到“米兰时间”。

“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万物复苏,草木萌动,一片欣欣向荣。

以冰雪为媒,与世界同行。一起向未来,我们笃行不怠、风雨兼程;一起向未来,我们携手并肩、走向光明!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版面统筹:邵景院、贺 敏

刊头书法:马新林

版式设计:贾国梁、郭子涵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