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冠病毒也“内卷”?


■赵 雷 孙华远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冠病毒已经历了5次变异,分别是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以及奥密克戎(Omicron)。

2022年伊始,传播能力更强大也更隐秘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继续在全球扩散,给各国新一年的防疫工作带了更多不确定性。

就在奥密克戎变异株让人们担忧的同时,日前网络上又出现了名字与德尔塔、奥密克戎非常接近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株:以色列多家媒体报道称,该国至少发现20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BA.2变体的感染者,该变体相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突变数量更多,引起了部分专家的担忧。

除此之外,近期,全球有多位跟踪新冠病毒进化情况的研究人员发出警告称,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变异毒株BA.2正在多国肆虐,甚至开始逐步替代更早出现的BA.1变体。新冠病毒也“内卷”,研究显示,与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相比,BA.2毒株拥有更多的突变数量,因此可能具有更强传染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BA.1变体在PCR检测中会出现刺突蛋白基因脱靶(SGTF),这是其区别于德尔塔等毒株的重要特征,因此较容易被发现。但BA.2变体基因组并不具备导致刺突蛋白基因脱靶的特征性缺失,PCR检测难以区分该变体与其他毒株,需要基因测序等更复杂耗时的手段才能明确,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难以被检测到,有研究人员称其为“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事实上,奥密克戎毒株还有一个BA.3变体,但数量很少,全球目前仅发现33例样本。以色列等国科研人员正在紧密追踪奥密克戎毒株BA.2变体的传播,其传染性和致病性特点仍在研究之中。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一场科学论坛中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不同国家目前表现出不同特征,他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观点尚无科学依据。他在研究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医学影像后形象地说,这种变异株还是“会咬人”的。

2022年,我国依然面临着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轻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