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见字如面 纸短情长


■本报记者 孙伟帅

“见字如面”——

这轻轻问候,在信息化浪潮奔涌的网络时代,变得日益稀缺。

这喃喃细语,在情感表达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信,那薄薄的纸张,承载着人类厚厚的情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战争年代,当一封封家书跨越千山万水、转辗多地送到家人手中时——

作为地下党的她,此刻可能正戴着沉重的镣铐,昂着头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作为革命军人的他,此刻可能在阵地上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端着刺刀冲向敌人……

“见字如面……”摇曳烛光下,家人打开信笺,喃喃自语,双手颤抖,潸然泪下。

这,是一封“与妻书”——在狱中,夏明翰给妻子郑家钧写信:“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28岁的他,咬破嘴唇在遗书上留下一个深深吻印,两天后英勇就义。

这,是一封“托孤信”——在狱中,杨开慧给同是共产党员的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当时,她的孩子毛岸英7岁、毛岸青6岁、毛岸龙2岁。让人悲叹的是,杨开明此时已先于杨开慧就义,这封信最终没能寄出去。

这,是一封“深情告白书”——同样是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

在一封封书信里,革命烈士们述说着他们的信仰和斗争,表达着他们对亲人的爱,描绘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畅想。

他们写给孩子、写给未来的信,穿越时空,见证历史——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史剧。

“见字如面。革命先辈们,今日之盛世如你所愿……”今天,神州大地上,中华民族的年轻一代不约而同以“信”的方式,深情告慰共和国先烈。

“他们牺牲时,和我一般大,一定意义上我们是同龄人。”在他们眼中,这更像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的思念和倾诉,“他们从未走远,有时感觉他们就像大哥哥,我想跟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看看他们对先烈们说的心里话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们永远会记得你们对国家的牺牲和付出”“我们不会辜负你们”……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随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有形之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无形之碑,矗立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中。崇拜英雄、讴歌英雄、学习英雄,一代代年轻人以自己的时代“对话”和铭记英烈——他们有的写诗,有的写歌,有的写信。

清明时节,思念绵延。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致敬共和国的英烈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