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OODA”循环并非越快越好


■刘  鹏  许  多

●要瓦解敌方体系并不单纯要节奏上的绝对快,更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强调要建立并保持比对手更快、更准确的相对优势

“胜利属于能够更快地完成‘OODA’循环、速度上超过对手”的一方,是人们对博伊德“OODA”理论的常见误解。通过研读博伊德讲稿等原始文献,笔者发现博伊德“OODA”理论的真正内涵并不是简单地追求速度优势,不是单纯强调以快制胜。相反,其制胜之道在于争取节奏优势,强调以“比对手更快的节奏采取行动”。这种节奏优势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特性上。

第一,多维性。多维性是节奏区别于速度的一个显著特征。速度对应时间这一单一维度,而节奏则包含“时间、空间和目的”等多个维度。节奏是指在时间、空间和目的等方面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可见,节奏的内涵要远比速度丰富。博伊德这一观点得益于他根据自身空战经验总结出的“能量机动论”以及从热力学中受到的启发,提出“高度(势能)作为潜能可以与速度(动能)相互交换,反之亦然”。这一观点强调借助节奏优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高度与速度、势能与动能、空间与时间的辩证统一和相互转化,即通过高度优势获取速度优势,利用速度优势获得位置优势。博伊德通过对空战的研究,得出“能够驾驭最快变化率者胜”的重要论断,“变化率”即指节奏变化。这一论断不仅适用于空战领域,也适用于活力对抗的其他领域。

第二,变化性。节奏既不是越快越好,也绝非越慢越好。相反,好的节奏应该是快慢相间、富于变化、充满弹性。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武器装备发展,作战节奏在不断加快,很多情况下作战节奏更快的一方往往会获得优势。另一方面,有些情况下要故意放慢节奏,以达到迷惑敌人、赢得时间以及避免己方攻势到达顶点等目的。在游击战等非正规作战中,通过放慢节奏、延长时间以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正是总体上处于劣势的一方从心理和精神上消磨对手作战意志与决心、消耗对手实力与潜力的关键一招。在“闪击战”等强调快节奏的作战理论中,节奏变化可以克服持续快速进攻难以维持的弱点。放慢节奏的突出表现是作战停顿,此举可以达到多种效果:增加己方行动的模糊性、迷惑干扰敌方的判断、调整己方部署、避免进攻到达顶点、应对突发情况等。可见,通过实时控制节奏、主动改变节奏获得节奏优势,其实质是作战主动性和灵活性的体现。

第三,相对性。博伊德始终从敌对双方互动和活力对抗的角度研究作战节奏。他所强调的节奏不是绝对的快与慢,而是始终聚焦对手,是相对于对手的快与慢、急与缓。通过控制和改变节奏形成相对于敌方的时间差(时间上快于敌方)、空间差(占据比敌方有利的位置)、心理差(节奏变化让敌方摸不到规律)和阻力差(减少己方阻力同时增加敌方阻力)。这些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优势会随着“OODA”周期的反复循环而呈指数级放大,双方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导致敌方的瓦解或瘫痪。因此,要瓦解敌方体系并不单纯要节奏上的绝对快,更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强调要建立并保持比对手更快、更准确的相对优势,从而使己方的节奏得以维持,既避免因“OODA”循环绷得过紧而出现失误,也推迟进攻顶点的到来。博伊德是在利用复杂适应理论和控制论的工具,剖析相对优势的制胜机理。他认为,“没有必要通过一次沉重打击彻底瓦解体系。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反应错误或者反应迟缓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反馈回路放大,因此只需要创造初始优势并阻止敌人抵消这一优势即可”。这种制造并保持差别,进而形成并扩大相对优势,最终通过相对优势制胜的观点,颠覆了传统上人们对于绝对速度、绝对优势的认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