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地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77集团军某旅细化防灾救灾预案

应急处置实现高效有序


■本报记者 马嘉隆 通讯员 尚明玺

落水搜救演练
刘帛文摄

长江之滨,疾驰的冲锋舟如离弦之箭。第77集团军某旅的船艇操舟集训场内,官兵们正在依据新调整的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水上救援课目强化训练。

“溺水者呼吸困难,急需心肺复苏。”在上下起伏的冲锋舟上,卫生员刘帛文迅速检查“溺水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急救措施。操舟手马腾飞迅速按照救援流程取出干毛巾,为“溺水者”擦拭身体,铺设绝缘垫。同时,刘帛文操作救援器材箱组新配发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实施急救。记者看到,整个急救过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除必要的情况通报外,现场只听到马达的轰鸣声。

“这次救援,我们比以往用时缩短了3分钟。”现地指挥员张涛介绍,体外除颤仪配发后,官兵利用野外驻训时机,反复对比测试使用人工心肺复苏和装备体外除颤两种救援方案,最终决定将救援效率更高的新装备纳入水上应急救援器材箱组,根据新装备使用要求调整优化原有水上救援预案。

旅领导介绍,该旅多次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初至陌生任务区时,全体官兵在任务区工作、生活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步骤都按照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SOP)执行,较快度过了适应期。回国后,该旅从SOP手册中提炼出“指令简单化”“管理扁平化”“聚焦主责主业”等管理经验,梳理细化应急救援流程,推敲打磨每一个救援环节,发挥人装结合的最大效能,确保每一次应急救援行动简洁高效。

2020年8月,在四川乐山暴雨救援任务中,该旅接到预先号令后,200余名官兵按照应急预案,仅半小时就实现从野外驻训到齐装满员驰援灾区的任务转换,前后出动冲锋舟150艘次,转移群众1600余名,搭建帐篷30顶,搬运救援物资15吨。几个任务小组驾驶冲锋舟化整为零,多点同步展开救援。观察组实时监测水位,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整个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忙而不乱。

作为国家级抗洪抢险专业应急力量,该旅前不久针对即将进入雨季、长江水位上涨的实际,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防灾减灾形势任务,及时调整战备预案和各类应急处置预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