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个越思越“重”的时代课题


■雷 彬

前不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组织学员海上实习训练。第一站,他们直奔旅顺某军港。军舰甲板上,一堂“舰艇操纵要点”专业课,给学员陈威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这堂专业课上,教员王桂军不可避免地讲起了历史:这个百年军港,见证着中华民族经历的伤痛和耻辱。

山顶那座高耸的灰塔,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座“耻辱塔”,如今成为这群海军学员进入港口时校正舰位的参照物。

千里之外,湖北武汉。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学员徒步行军,奔赴革命老区红安。在这里,教员们展开现地教学。

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学内容不仅有思政教育,还涵盖防空袭、飞越障碍、投掷手雷等军事课目。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站在陌生山野,军事教员杨蕃瑞开始了授课。

“红安的‘红’,是烈士鲜血的红。”理论讲解过程中,杨蕃瑞穿插着告诉学员们,这里为新中国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共和国以“红”字命名褒奖,黄安才改名为红安。来到这里,是寻根,更是聚气,“现在,看你们的了!”

几句话,说得学员们热血沸腾。不多时,警报声骤然传来,现场硝烟四起,一场多课目实战化演练打响……

旅顺、红安,两个地点,两所军校。我们惊奇地发现,军事教员们不约而同,因地制宜讲起思政内容。革命老区、战争遗址、纪念场馆,这些思政课程争相探寻的红色矿藏,如今受到越来越多专业课教员的青睐,成为学员们开展专业实操、军事演练的教学新元素。

这样的画面,并非巧合,而是精心的课程设计。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一重要论断,为军队院校铸魂育人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由此,产生了两个概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思政,则是指在“其他各门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个越思越“重”的时代课题——它们直接回答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对于军队院校来说,这个课题关乎命脉。正如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强洪夫所言:“军校课堂,本身就承载着铸魂育人的使命,我们既要讲授专业知识,也要让学员知道为什么而学。”

一堂课,就是一次思想启迪。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要素正在全面嵌入军校课程,焕发着勃勃生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带给学员们耳目一新、直击灵魂的学习体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