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第72集团军某旅电子对抗连新一期龙虎榜公布,下士王浩然荣登榜首,引发官兵热议。
与此同时,多次位居榜首的训练尖子、二级上士王剑痛失冠军,难掩内心失落。
“新秀”缘何反超?该连指导员张皓道出原委——龙虎榜是阶段性训练成绩综合排名的榜单,比武成绩自然是重要加分项。王剑专业课目拔尖,比武成绩一直很亮眼,但评分规则的改变搅动了一池春水。
这一结果源于该旅近期组织的一场战备演练。据考评员王瑞豪介绍,演练中,王剑常规操作表现出色,遇到临机特情和突发情况时却因处置不当扣分较多。反观王浩然,他的操作技能虽不如王剑过硬,但面对突发情况能用最短时间找到“最优解”,展现了过硬的战备素养。这一出色表现,让他的成绩最终超越王剑,高居榜首。
“这是王浩然刻苦训练、一心研战的结果。”该连连长叶宇涵告诉记者,在去年组织的一场演练中,面对复杂“敌”情,王浩然因经验不足导致行动失利。演练结束后,王浩然痛定思痛,第一时间梳理出问题清单,并多次向经验丰富的老班长请教。曾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教导队教练班长黄伟东,将自己在高强度连续竞赛的激烈对抗中顶住巨大压力,成功处置各种特情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王浩然,令他受益匪浅。
经过悉心求教,王浩然在此后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强化特情处置能力。正因如此,他在近期的战备演练中才能够脱颖而出。
落榜的王剑与王浩然交流后,认识到自己存在“操场思维”、训练与实战还有差距等问题;王浩然虽然荣登榜首,但也清楚自己在专业技能上存在不足,便主动向王剑请教。最终,俩人结成互助对子,共同进步、全面提升。
“训练之变的前提是实战意识之变。”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在训练评估中突出实战考量,对标大项演训任务,不断优化训练模式、提高考核标准,大力推进战训耦合,推动了战斗力建设提质增效。
武警四川总队某支队练兵比武坚持打仗标准——
敌情时刻不忘 速度慢者夺魁
■本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李结义
完成课目用时最短,为何屈居第二?成绩宣布的那一刻,官兵们感到有些不解。
不久前,武警四川总队某支队组织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该支队特战中队中士胡科学低姿匍匐突破“火力封锁”,成功规避“敌人”侦察,快速到达目标点位。
一阵加油声中,上等兵刘洪涛走上赛场。与胡科学表现不同,刘洪涛在快速前进的同时,根据身旁障碍物特点,不断变换战术动作,适时抓住战机瞄准射击……
计时器显示,胡科学在所有参赛者中完成课目用时最短,刘洪涛完成课目速度仅次于胡科学。然而,裁判组最终却评定,刘洪涛获得第一名。
“如果只看速度,胡科学确实赢了。”裁判组的一名评委道出缘由,“但战场上并非只比速度,在考虑速度的同时,更应想想实战的要求是什么。胡科学虽然速度快,但只考虑躲避障碍物,没有考虑如何依托障碍物消灭‘敌人’;而刘洪涛在观察‘敌人’位置、判断战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依托障碍物,选择最佳位置射击。这种攻防结合、紧贴实战的意识,是他获评第一的原因。”
裁判组的实战化解读,深深触动了胡科学,也激励该支队官兵树牢实战意识,从“赛场思维”向“战场思维”转变。
“一次战术演练,我为了求快,导致身上装备受损,虽然抢先到达预定地点,却没能完成任务。”二级上士王亮亮告诉记者。作为支队战术课目教员,王亮亮军事素质过硬,被战友誉为战术“小飞人”。经过这次演练,他对“唯快不破”理论有了更加贴近实战的思考。
“不能追求脱离实战的‘快速’和‘高分’。”在随后召开的训练形势分析会上,该支队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不断推进战训耦合,才能真正练出精兵劲旅。
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他们以此为鉴,针对部分官兵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坚持用实战化考评的“指挥棒”为训练把关正向,紧贴任务实际展开严训实训,不断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
把战训耦合刻进头脑
■魏 兵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要强化战训一致,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做到按实战要求训练,实现作战和训练一体化。全面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必须大力推进战训耦合,以打仗为“准星”,解决好军事训练“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
战训耦合只有刻进官兵头脑,才能有效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第72集团军某旅和武警四川总队某支队训练评估突出实战考量、练兵比武坚持打仗标准的做法,有利于破除部分官兵的忘战怠战思想,真正立起真打实备的鲜明导向。军事训练必须最大限度对接真实战场,切不可满足于打败引号里的敌人、获取虚光里的高分。
战斗力标准在思想上立起来不易,在实践中落下去更难。实战意识不是凭空而来、一喊口号就有的,靠的是在练兵场上挥汗如雨、千锤百炼的艰苦付出中不断强化。唯有端正训风、演风、考风,平时像打仗一样真训实练、真考实评,上了战场才能像训练一样游刃有余、沉着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