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坚持效果导向帮建基层


■周  涛

作者:周  洁

某部在帮建基层过程中,坚持效果导向,着眼提升战斗力,不仅关注“帮没帮建”,更注重“帮建得怎么样”,推动基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这种坚持效果导向的做法,值得各级党委机关学习借鉴。

事莫明于有效。干任何工作,有好的动机是前提,取得好的效果才是硬道理。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帮建基层,最大目的是提升基层战斗力,最佳成效也要体现到增强新时代打赢能力上。如果帮建基层计划制订得很周详、方式方法很多样、举措活动很丰富,但基层战斗力没有提高、全面建设没有进步,就难以让效果导向立起来,也会让工作失去意义。

俗话说,做正确的事才有好效果。帮建基层要取得实效,关键要摸透实情、开好药方,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谷文昌到基层调研不当东转西看的“风水先生”,坚持事关群众的事同群众商量,要求干部“把政治、技术、业务结合起来”。事实证明,最管用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需要深入细致地调研。科学帮建基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统一起来,深入调研帮建单位,问题在哪里就在哪里使劲。

没有好作风兜底,帮建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从实际看,基层官兵最怕的是不接地气、缺少实效的帮建。现实生活中,有的搞“打卡式”帮建,身到基层心不入基层,习惯于到基层“留痕”;有的搞“浅表式”帮建,不钻“矛盾窝”,不解决真问题;有的搞“钦差式”帮建,揣着不经调研、不合实际的“经验”指导,难以激发基层自建活力,甚至帮基层成了“扰基层”……诸如此类的帮建,不仅无益于基层建设,反而会成为基层的一种负担。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如何让机关指导帮建常管用、管长用,重在立起考核评估的“指挥棒”,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指导帮建好不好,不能简单以帮建天数论高下,也不能单纯以“办实事”多少来衡量。既要看有没有出“显绩”,更要看是否在解决制约战斗力的瓶颈问题上见实效。只有这样,帮建成果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面建设“三个过硬”基层,需要基层自主建设,也离不开高质量的帮建。党委机关立起效果导向,不断调整优化指导帮建的“供给侧”,满足基层建设的“需求侧”,真刀真枪解决基层的短板弱项、矛盾问题,才能助力基层在强军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