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感悟诗词中的爱党情怀


■范 晶

庐山,山势险峻,景色秀丽,“奇秀甲天下”。

1959年7月1日,党的38岁生日,毛泽东同志登顶庐山,极目所望,感怀使命,心中涌起诗情和豪气,赋诗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首《七律·登庐山》,并非一般的登峰吟咏诗作,而是时代巨人的襟怀、历史潮流的赞歌。

诗是什么?我国古人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外国哲人说,“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是绝对真实的精神的艺术,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现的艺术”……尽管对诗的解释不同,但“瞬间情感的喷涌”,即抒情,都是其共同特点,正所谓“诗贵情真”。

100多年来,每当党的生日前后,许多共产党员都会“诗为赋心,赋为诗体”,或祝福,祝福党的生日,赞美伟大的成就;或认同,认同党的意志和党的主张;或期待,期待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复兴。通过写诗这一“最精炼有力的语言创造”,让爱党的炽热情怀在字里行间流淌。这些诗歌,因为灌注其中的“红色基因”,彰显伟大建党精神,总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灵魂的洗涤。

“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这首《狱中遗诗》,是共产党员吕大千在1937年7月就义前写下的。“丹砂粉碎丹仍在”,尽管在狱中,敌人对吕大千施用了各种酷刑,但他仍然坚信,共产党员就像春天里的草,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即使“今年春草除”,明年也会发出新芽,表达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相信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七一”两个字,仅有三个笔画。然而在共产党员心里,这两个字高于天、重如山,她象征着责任、使命、奋斗。在7月1日这一天,许多共产党员心里都会涌动起“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的豪迈和“喜爱旌旗红似火,星星之火要燎原”的情怀。

1961年6月30日,朱德同志回忆党的不平凡历程和丰功伟绩后,欣然写下《纪念党的四十周年》:“工人有党气掀天,战斗曾经四十年。三座大山齐推倒,两重革命一肩担。”字字铿锵,字字真情,对党40年来的成就做了凝练概括,表达了自己继续为党奋斗的坚定决心。

爱党,既是浓烈的情怀,更是实在的行动。一百多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都把爱党的实际行动,写在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的诗行里。

1981年6月28日,随着党的生日临近,漂泊在外的共产党员、“雷锋式优秀船员”严力宾更加思念家乡。凌晨,他披衣起床,写下了《党旗颂》:“赤旗引路六十秋,苦斗才赢山河秀。一根红线织经纬,万滴鲜血染方畴。镰刀劈碎旧日月,斧头开出新千秋。东亚从此绝病夫,睡狮醒来冲天吼。”写完,严力宾情不自已,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啊!我多想扑进大海,化作一滴海水把它抚爱。不,还是变成海蚌吧,把一星骨灰接入心怀,蘸着我生命的浆汁磨砺,为世间捧出珍珠再放异彩。”

有时候,高尚的行动也是最美的诗。这样无言的诗,虽然无形,但力量无穷。上世纪70年代某年“七一”,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举办赛诗会。战士们争相发言,表达对党的热爱。轮到班长游开文时,这名老兵掏出发言稿,满怀激情地朗读起来:“敬爱的党支部,在纪念党诞生的节日里,作为一个普通党员,超期服役的老战士,我有一个迫切的请求:复员不回我的家乡——天府之国四川,坚决留在西藏农村安家落户……敬爱的党,请批准我的要求,让我留在西藏农村,用热汗浇灌大寨田,让幸福种子撒在雪山。”谁说这仅仅是一份申请书呢,不,这分明是一首质朴深情的诗篇。

哲人有言:“无论写诗、读诗,都蕴含重新发现自我的机遇。”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脚下是行者无疆。“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建党101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咏诵这些诗歌,感悟革命先烈的忠诚信仰,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博大胸怀与使命担当,以梦想为岸、以旗帜掌舵、以信仰作帆、以奋斗划桨,唱响“风卷红旗过大关”的凯丽壮歌,书写“此卷长留天地间”的时代华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