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握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李 甜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往往和他们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离不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土壤、文化传统及其历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内蕴中华文明禀赋、延续中华文明血脉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深入探究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不断增强坚持走中国道路的历史自觉,坚定走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

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在世界各种古老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果在中国道路背后没有一整套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作支撑,这条道路就缺乏广泛认同和思想根基;如果没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道路就难以与时代同进步,保持旺盛生命力。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充分展现了中国道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坚实的文化基础。

蕴含革命文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中国之所以选择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孕育并成长于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包括革命思想理论、革命信念精神、革命价值伦理以及革命文化作品等,是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体,它承载着党和人民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发展的深厚土壤。革命文化不仅具有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特质,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经过岁月洗礼,革命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转化为鼓舞中国人民沿着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蕴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现代化道路,是一个融本质特征、发展宗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等为一体的发展道路。它不是中国传统发展道路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国外发展道路的翻版,而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价值引领。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就难以形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发展目标的现代化,难以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难以形成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数十年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赋予了中国道路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将其与西方道路区分开来,而且让中国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厚滋养下更有韧劲、更具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