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野战救护,一线淬火强担当


■石继忠 刘奕麟 本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967医院文职人员张苏(左二)正在救治“伤员”。
刘奕麟摄

盛夏,某综合战术训练场硝烟弥漫,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967医院野战医疗队实战化战伤救护演练正在进行。

“3号高地遭‘敌’袭击,2名战士受伤,请求急救……”记者在望远镜中看到,一辆野战救护车疾驰而去,驶入一处山坳。停车后,3名身着迷彩服的文职人员携带急救箱和担架,灵活运用战术动作,采取交替掩护、搜索前进等方式,迅速接近“伤员”,完成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操作后,转身奔向下一名“伤员”……

“报告指挥组,两名‘伤员’分别是腹部炸伤和右腿枪伤,我们已进行急救处置并将其安全转移……”在野战救护车回撤途中,文职人员张苏通过北斗手持机报告救护情况。

几年前,张苏通过公开招考成为该院一名文职人员,入职后被抽组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刚加入野战医疗队时,她主动申请到前接组:“因为这个岗位可以第一时间抢救伤员。”可走上战位后,晕车成了她需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

在紧贴实战的演练中,救护车行驶的道路遍布沟壑。第一次执行伤员前接任务时,尽管张苏全程攥紧扶手,但严重的晕车症状还是让她头昏脑涨。车辆刚到目标地域,她就从车上飞奔下来呕吐起来。驾驶员劝她到乘车少的岗位工作,张苏说:“文职人员要敢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炼。”从那以后,每次执行前接任务,张苏都会提前服晕车药或使用晕车贴,在任务历练中进一步提升战伤救治技能。

“准备接收伤员!”野战救护车穿过硝烟抵达野战医院后,分类组组长周桦地带领组员迅速将“伤员”抬下救护车,根据不同伤情进行分类救治。周桦地虽然已脱下军装转改为文职人员,但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没有改变。

战伤救治前,要对伤员进行全面洗消。洗消组成员郝季委大学毕业就考取了该院文职人员,由于业务技能过硬,去年冬训时被抽组到野战医疗队。第一次进行洗消作业考核时,郝季委被判成绩不合格,他有些不服气,找到组长宣浩然理论。宣浩然告诉他:“洗消作业时不仅要严格按程序进行,还要考虑伤员伤情等,如果洗消动作幅度过大,可能会给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听后,郝季委深受启发。

记者在洗消现场看到,身着防护服的郝季委一边安抚“伤员”情绪,一边为“伤员”清洗伤口,一连串动作娴熟规范。野战医疗队队长刘轶宁告诉记者,野战医疗队中,文职人员占一半以上,不少文职人员能力素质过硬、工作业绩突出,已成为战伤救护的骨干力量。

“文职人员执行战时卫勤保障的能力从哪里来?重要的是强化他们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承担相应的作战支援保障任务的使命意识。”该院院长潘裕亮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该院除了强化文职人员思想认识外,还特别注重通过实战锤炼、典型引领等方式,对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文职人员充分信任、委以重任。潘裕亮说,除了按纲组织日常训练外,他们还定期组织文职人员参加野外驻训和联合演练,让文职人员在实战化训练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对于在训练及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文职人员,他们在岗位任职、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有效激发了文职人员的热情干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