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奋斗一生的生动写照


■胡建厚

由“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朱彦夫口述,张立新代笔创作的传记文学作品《男儿无悔》(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版),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主人公朱彦夫讲述自己不凡的人生经历,回答了人为什么而活和怎样活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一富有哲理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

朱彦夫是一位14岁参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英勇作战,先后参加过上百次战役战斗,3次立功,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并落下严重残疾;走下战场,他回到家乡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任党支部书记,以顽强的意志与病残作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彰显了朱彦夫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困难低头的“钢铁战士”英雄本色。

朱彦夫参加抗美援朝的那段经历让万千读者深受感动。1950年冬天,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顽强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战斗的惨烈远超想象。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都牺牲了,只剩朱彦夫仍然坚守着阵地。一颗炮弹袭来,朱彦夫失去了知觉,他的左眼球被弹片崩出,四肢被严重炸伤。再次醒来时,他已在国内医院昏迷90多天。由于伤势过重,他被截去了四肢,左眼失明。面对严重伤残的病体,朱彦夫一度动起了轻生的念头。在组织的关心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渐渐好了起来,重新拾起了活下去的信心。

回到家乡后,朱彦夫依旧像战士一样与生活斗争。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练习生存技能,终于实现了生活自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并被乡亲们推选为村支书。看到家乡贫困落后的景象,他以共产党员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乡亲们同贫穷作斗争,修水井、架电线、办教育,硬是凭借着超人的意志,让荒山土岭变成绿水青山,让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的文学创作也同样富有传奇色彩。他用嘴衔笔、历时7年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新华出版社)。与《男儿无悔》一样,重现了他年轻时的峥嵘岁月。作品一出版便引发强烈反响,万千读者皆被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所打动,对这位革命老前辈充满了崇高的敬意。

朱彦夫这样说道:“死,对这样一些热血斗士来讲并不可怕,唯独非死非生的煎熬让人望而却步。”他的一生,将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炮火硝烟的战场上,他不畏生死与敌人浴血奋战,是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脱下军装,他不甘屈服与病魔和贫穷做斗争,是一名不忘初心使命的优秀党员。朱彦夫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就是朱彦夫一生的生动写照。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给朱彦夫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朱彦夫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世人树立了一座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丰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