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山里的回响


■张淦 马静 张洋

近日,笔者驱车前往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外场采访,只见一辆雷弹运输车迅速前出,稳稳停靠在战机前的挂弹位置。

开箱检查、弹药挂载、信号测试……机载弹药大队官兵的动作紧张有序。虽然这是该大队今年首次进行非本场异型机弹药实际使用保障,但队长邢立山告诉笔者,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已经探索出一套保障模式。如今,官兵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细化完善,保障时间大幅缩短。

任务结束,笔者跟随车辆前往大队营区。四四方方的营院,坐落在山脚下。走进营院,官兵们正在组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学习。

“这些题目都是报告里的重点。这两天,我们逐字逐句学习报告,参与答题也是对学习的巩固提高。”姜浩旗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结合本职岗位学习思考后,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

该大队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依然充满着创新活力。这两年,大队的大学生士兵占比近七成,不少年轻士兵走上骨干岗位,成为雷弹转运保障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在创新创造方面,我们基层官兵同样大有作为。”中士刘增辉两年前在任务准备时发现某型雷弹的武器说明书和实际操作使用有差别。“这个说明书不够严谨,按照说明书的附件操作可能会出问题!”刘增辉发现问题后,立即上报队领导进行研究。武器说明书中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反复论证后,刘增辉拨通了厂家电话。

一番沟通后,厂家对此十分关注。几个月后,一本《应急保障指导意见》下发部队,对相关问题重新进行了规范表述。刘增辉和战友们拿着这本意见仔细研究,在训练中创新优化雷弹应急保障模式,有效缩短弹药装载挂机时间。

与大山为伍、与岩石为伴,这群弹药兵已习以为常。近年来,该大队瞄准战场需求提高弹药转运速度,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保障,有力推动武器弹药保障向实战转型。

夕阳渐垂远山。返回途中,车窗外的风景转瞬即逝,但来自大山里的回响,犹在耳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