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阎晶明

观电影《万里归途》,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由来已久的呼吁正在变成创作实践:主流思想内核与影片类型化的高度融合,并在主题鲜明坚定、故事跌宕起伏、艺术制作精良上逐渐成为自觉,趋于成熟。

《万里归途》取材于近10年来中国的撤侨行动,以国家意志作为精神纽带,以国际场景中展开的故事为锁扣,将一场国家行动叙述得生动饱满,塑造出令观众信服的凡人英雄形象,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一次融合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创作,也是艺术观念上的自我觉醒式创作。

影片实现鲜明纪实色彩与虚构人物故事的相互融合。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出国境的频次不断增加。然而,国际形势的变化、地区局势的紧张,海外中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情况也变得复杂。近10年来,在北非、中东等地区发生的战乱,让海外中国人的安全问题凸显。在最为紧张、混乱的危机中,党和政府果断决策,外交部门多方协调,以包机等方式让海外同胞安全回家。在海外发生战争的情形下,中国有效实施了撤侨行动。这些行动留下许多感人故事,涌现许多英雄人物。《万里归途》的创作者在大量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以努米亚发生叛乱为背景,表现中国撤侨行动的全过程,塑造了宗大伟、成朗、章宁等机智英勇、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中国外交官形象。这种立足于现实又非纪实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主创者在艺术构思、情节设计、形象塑造方面的功力,可见其在创作中对相关事实的深入了解、采访和清晰掌握。这是一次让人联想到真实事件,又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影像实践。

国际背景与国家行动之间纵横交错的独特题材,为《万里归途》的立意提供了有利条件。影片聚焦一群身处异国的中国人,不仅在画面背景上具有广阔性,主题立意也有鲜明的广度与引人思考的深度。可以说,其大气的气质与题材的选择以及对题材的处理有着紧密联系,这也是新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下才会展现的中国形象。影片所表现的主题,不仅有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判断,更有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高度关切与全力保护。这样的中国故事,纵向可以从历史维度体现中国发展历程取得卓越成果,横向通过国与国的对照,展示出中国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通识性的意义和价值。作品中,故事讲述过程本身就是主题外化的过程。其说服力是在故事展开的进程中逐渐确立的,生动叙述中凝聚起的感染力也在其中发挥了积极效能。

影片实现集体行动与英雄行为的强烈呼应。近代史中的中国,积贫积弱。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的担当与决策,民众向心力凝聚力的极大提高,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正在世界面前展现。撤侨行动是个窗口,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发生的巨变。《万里归途》生动地表现这一行动所蕴含的多重意义。影片塑造了宗大伟等我国外交人员形象。他们是国家的代表,也表现出个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与高超的处置危机能力。他们既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国家公职人员,也是拥有儿女情长的普通中国人。影片没有排斥个体发挥的作用,但最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个体做出了高于个人利益的选择。影片几条故事线的发展殊途同归,实现了艺术表达上的高度融合,精神力量上的高度凝聚。

影片实现立体故事架构与成熟电影语言的协调统一。影片聚焦的是一次外交行动。创作者充分调动素材资源,通过精心构思,创造出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故事框架。各条线索相互交叉、碰撞、融合,人物在这些线索中穿行、交错,故事有大有小,情节张弛有度,细节刻画生动。亲情友情爱情、大的战场画面、针锋相对的直接对峙、隔空进行的真情对话等,丰富了影片表现力。国际环境的陌生化,国际国内场景的切换,人物群像的多样,主要人物形象的突出,故事在保持主线推进的同时又不断进行情节反转,其中的手法都达到了相对自如和成熟的程度。

《万里归途》为意义重大的国家行动留下了生动记录,也为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作出了探索和努力。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