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类型叙事的文学探索


■吕佳泽

《苏州河》(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3月)是作家、编剧海飞的长篇小说新作。作品凭借盘根错节同时条理清晰的故事情节和性格复杂的人物塑造,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颂歌,也再次拓宽了海飞“谍战文学”的版图。

《苏州河》聚焦解放前夕的上海,讲述敌我双方在隐蔽战线发生的看似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陈宝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和道路。在黎明前的黑夜中,波光粼粼的苏州河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和较量。

一部好小说必定会讲一个好故事。海飞在《苏州河》中依旧展现了自己讲故事的功力,小说情节安排密集,叙事节奏紧凑,故事悬念丛生。小说由一串诡异的悬案开篇,之后转入到敌我之间激烈的谍战斗争。一桩杀人案看似已成游离于小说主线之外的疑案,但在追查国民党潜伏在上海的间谍时,案件又重回小说舞台中央,之前的疑点成为间谍不经意间露出的马脚,巧妙的设定让读者不禁拍案叫绝。读者很难猜中书中每个人物摘下面具后的真实身份,书中的每处细节都可能会成为最后情节反转的暗示。司机老金在外人面前从不吸烟,但在执行任务后会点上一支烟。陈宝山在童小桥车上无意中发现的烟灰,成为揭开老金身份的最大“爆点”。

这样的写作特征与海飞长期的剧本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飞曾谈道:“我的小说和剧本创作,已经很难拆分,像两棵相依偎的树,经历过疼痛以后长成了同体。”剧本与小说相比,更注重故事的节奏与视觉的冲击。《苏州河》类似剧本的写作风格,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同欣赏一部紧张刺激的谍战大片,高潮此起彼伏。小说三节之内必有一个冲突点,一个冲突点之后又适当穿插生活片段,放缓叙事速度的同时,悄悄埋藏下一阶段的伏笔。海飞有序地把控故事节奏,一方面不让高潮过于集中而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另一方面也防止中间空白过大造成小说乏味,做到了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评论家李敬泽如此评价海飞的谍战叙事:“海飞的谍战系列,写的是命悬一线的乱世,孤绝幽暗的人性。”《苏州河》故事的精彩,离不开海飞对于人性这座矿山的深度挖掘。小说塑造了众多复杂立体的人物,演绎了一曲曲难言的悲歌。谍战之残酷不仅仅体现在生死无常,更体现在表面看似亲密无间的家人和朋友,实际上在政治立场上却可能是敌对的双方,甚至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时才知道对方真正的身份。黑暗处的间谍无法信任任何人,他们的孤独只能对苏州河倾诉。加入共产党的周正龙和效忠国民党的周兰扣表面上是相亲相爱的兄妹,二人互不知晓对方的秘密身份。最终,周正龙为保护电厂牺牲生命,周兰扣却执行了破坏电厂、让上海陷入黑暗的行动。来喜和陈宝山的夫妻关系和睦,但一直对丈夫隐藏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这并不是不信任丈夫,只因为身份少一人知晓,便多一分安全。这其中的悲欣、坚忍、残酷、考验着人性,亦锻造着信仰。

海飞在写好故事的同时,还兼顾了作品的文学性。《苏州河》的叙事视角转换很有特色,以主人公陈宝山为主视角的叙事,所展现的通常是作者愿意告诉读者和设下后续剧情伏笔的内容;一些与陈宝山无关或者希望借助他人之口揭示的内容,海飞便会十分自然地在下一章节换另一个人物的视角进行展示。这样的视角转换拓展了小说表现的深广度,使得小说的叙事空间不再局限于单一人物,同时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每个人物的塑造更立体、更饱满。在当今各种类型化写作日趋专业、成熟的背景下,海飞这种兼顾类型特征和文学性的创作,使作品在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方面求得了平衡。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