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V”型曲线彰显强韧本色

——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本报记者 佟欣雨 张轩玮

位于海南省东方市的东方临港产业园,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之一,正加快布局以石化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写在前面

日前,2022年中国经济“秋季报”新鲜出炉,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勾勒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走势,一条企稳回升向上的“V”型复苏曲线跃然眼前,彰显中国经济的强韧本色。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哪些亮点?如何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一揽子政策打好“组合拳”

记者: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0%、三季度同比增长3.9%的增速,整体上如何评价?

张立群:总体来看,可以用“鼓舞信心”4个字形容。

上半年我们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在此基础上,三季度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其中三季度增长3.9%,比二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表明,应对“三重压力”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效果显著,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潜力,这些都足以使我们增强信心。

记者:在此期间,我国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政策“组合拳”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张立群:这些政策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是助企纾困的救急政策。今年以来,为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社会保险“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落实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政策减轻企业压力,同时为企业发放稳岗资金等。这些政策措施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基本民生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应对“三重压力”政策体系。应对供给冲击,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保供稳价确保能源供给安全和原材料价格稳定。应对需求收缩,我国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打出促消费政策“组合拳”。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1%。需求恢复态势愈发明显,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供需双侧亮点频现

壮大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从当前经济数据看,我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何种作用?

张立群:三大需求也被称作“三驾马车”,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从外需方面看,近年来我国出口保持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9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稳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保持高位。激发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能,全力做好扩大内需这篇文章,将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更强劲更持久动力。

当前,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6.7%,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在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支持下,消费需求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巩固。

记者: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二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下阶段保持就业稳定有哪些基础和条件?

张立群:今年1至9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稳增长是稳就业的前提。据测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约200万个。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接续落地见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为稳定和促进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企业有需求、有订单、有竞争力,才能稳定发展,持续稳岗扩岗。下一步应继续推动失业保险补助、支持平台经济、帮扶初创企业等新举措落地见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稳市场主体带动充分就业。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工业发展快速回升,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对此如何评价?

张立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国14亿多人口的吃、穿、用、住、行等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供给。今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二季度回升4.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压舱石”作用,也彰显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此外,工业发展快速回升与投资的拉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的增长持续带动工业企业订单增加。再加上我国对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线的改造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运转,成为工业整体回升向好的重要拉动力量。

坚定信心乘风破浪

经济回稳向好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记者:下阶段,我们应当如何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张立群: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也应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最重要的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应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全面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国内大循环的梗阻和堵点,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记者: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困难和挑战,但“更加充满机遇”。您认为,我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哪里?应该如何把握?

张立群: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我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凝聚磅礴伟力,注入新的动力。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是我们应有的信心和底气。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普遍而深刻,矛盾背后也意味着强大的结构变化潜力。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多方面仍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动能,与之相联系的是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这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源泉。

在结构性变动的背景下,我国还具备两个重要优势。首先,从供给侧看,我国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完整的产业体系、较好的要素供给保障、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其次,从需求侧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会产生。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无穷大的,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能够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长远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会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