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推动野战防空实现有效转变


■冯东明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并应用于军事领域,战争形态正加速向智能化演变,空袭样式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有效应对更加隐蔽突然、精准猛烈且复杂多样的新型空天威胁,野战防空应该主动转变、以变应变,积极夺取防空作战主动权。

由集结部署作战向动态联动塑势转变。未来作战,野战防空体系将面临高强度电子压制、隐身穿透制空等风险,传统的区域掩护、目标掩护、伴随掩护等行动样式一般很难发挥作用。应着力构设一体化扁平指挥网络,按需编组野战防空作战力量,基于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全域调动作战资源、动态聚合作战力量、择优分配作战任务、快速实施多元抗击。构建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立体火力配系,设计开放式体系组网模式,针对空天威胁选择分属不同域、不同系统的传感器和抗击武器,实现最优功能配系,形成区域性动态联合防空作战态势。

由基于指挥协同向基于任务协作转变。未来作战,空袭更加猛烈、突然、密集,野战防空作战在机动防卫、动态转换、量敌用兵方面面临更大挑战,传统的指挥方式和协同方法难以应对新的空袭对抗节奏。应立足大区域一体化作战,建立各军兵种防空力量之间任务协同、能力协同与自主协同相结合的新型防空作战指挥协同关系,实现各指挥层级和作战单元“全时、全域、及时、尽远”感知。在新技术辅助决策下,使作战力量和单元要素实现实时协同、一体联动、功能互补和效能倍增,为地面抗击作战提供有效攻击“窗口”,形成区域、动态、联动相结合的联合防空优势。

由军种独立发力向多域联合聚优转变。未来作战,强敌将通过隐身平台穿透性打击、无人机“蜂群”作战等多种手段,展现出较强的空袭作战优势,仅靠单一军种防空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多源威胁。应该通过精确布局作战空间、精确融合作战信息、精确控制作战力量、精确调控作战进程,贯通空天、陆上、海上等领域,将各种防空反导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拳头,实现各军兵种预警、制导、拦截与指控的最佳匹配组合,形成全域一体、磁性编组、动态聚合、接力拦截的防空体系,以最优方案、最佳力量、最低成本实现最大作战效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