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总结好,大有益


■李星杰

1940年10月,黄桥保卫战取得胜利。粟裕同志在《黄桥战役总结》中讲了成绩之后,又详细列举了我军的12个缺点。粟裕这样解释:“总结,就是要结识这些‘缺点’朋友,它们是会帮到我们的。”

1950年7月,毛泽东同志看了邓小平同志写的一份总结报告后赞许道:“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糖葫芦。”邓小平的总结报告之所以被誉为“冰糖葫芦”,原因就在于主题明确,简明扼要,讲问题一针见血,讲意见切实可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有益参考。

“温故而知新”“不知来者视之往”。年终岁尾,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会通过总结画上一个句号。事实证明,大总结大进步,小总结小进步,不总结难进步。搞好总结的关键在于梳理成绩背后的经验,剖析问题根子上的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既是我们党的历史自觉,也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战争年代,我们用打一仗总结一次经验的方法搞懂革命规律,实现从不会打仗到会打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用边建边学边总结的方法搞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现从不会搞建设到会搞建设。一百多年来,正是我们党勤于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总结,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善于总结,对个人的成熟成长成功也至关重要。马克思说:“人的才干增长依赖于实践和学习,但并不是在实践和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增长的,必须加上不断地认真总结反思经验教训。”卡纳基归纳的“成功必备的12种能力”中,总结能力是其中之一。

没有总结,就没有升华;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一个人,一个单位,要搞好总结,关键是要读懂总结的“结”。

梳理成绩尽量“凝结”。年终总结,把一年的收获说道说道、回味回味,暖人心也励人心。但切不可画饼充“绩”,不可对成绩“美颜”“注水”。“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成绩美在货真价实。“压缩干粮式”的真实成绩比“棉花糖式”的虚假成绩更给人力量。对成绩“拉长、吹大、垫高”,折射出的不仅是不实作风,还会影响形势的判断和上级对来年的决策。总结成绩时,一是一,二是二,不虚报,不夸大,让成绩以“素颜”的形式呈现,这样才能“使踏实和干劲涌上心头”。

经验归纳析出“结晶”。相比于成绩,取得成绩的原因更宝贵。去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公布后,有外媒这样评价:“《决议》中总结的‘十个坚持’,必将使他们取得更大的可期待的发展。”经验是从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技术,是对事物规律性认识的结晶。知其所来,才能明其将往。年终总结时,在对一年来工作进行认真回顾后,再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想加工,切实总结出一些真正管用的经验,如此就会开掘出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找准问题短板“症结”。对历史上的总结来个“总结”会发现,凡是能够产生力量、促进事业发展的总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精准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总结固然需要把问题讲够,但更需要把原因析透。好比治病,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病根,查不出病因。问题是师也是梯。只有善于剖析出现问题的症结,把问题当课题,视问题为考题,问题才能变成比金钱还珍贵的财富,才能成为崭新的起点、成功的驿站。

总结的目的之一是出“团结”。“持军之急务,莫大于赏罚。”年终总结,评功评奖备受关注。现实中,个别单位把荣誉当“赠品”,给有关系的人;把荣誉当“补品”,给资格老的人;把荣誉当“安抚品”,给闹事的人;把荣誉当“救济品”,给急缺的人,结果总结非但没能增进团结,反而相互间结了怨。奖励,重在坚持标准。坚持奖当其人、奖当其时、奖当其绩、奖出其效,才能奖出顺气、正气、士气,从而真正让年终总结成为进步台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