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条热线暖兵心

——对第72集团军某工兵旅开设“123服务热线”的调查


■黄凯楠  方仲平  洪媛媛

一名战士拨打“123服务热线”。潘光波摄

写在前面

一个电话的作用有多大?它可以是家属遇到急事难事时的“定心丸”,可以是帮助官兵解决平凡琐事的“解忧剂”,还可以是优化机关运行机制的“监督员”。

热线连着官兵的大事小情,传递的是为兵服务的诚意。去年4月,第72集团军某工兵旅开通“123服务热线”。热线开通以来,先后解决官兵和家属反映的8类127件问题,架起机关与基层的“连心桥”。

本期,让我们走进第72集团军某工兵旅,一起看看这个服务热线如何做到“一个电话就解决”。

小事难解,究竟难在哪里

去年年初,战士小张的家属第一次来队,孰料被公寓房厨房的下水管道堵塞“折腾”了一番。等到小张结束训练回来,通过连队联系到营房科相关负责人,问题才得到解决。

“如果能有专人为在营家属解决问题,该有多好。”小张的期望,反映了该旅不少官兵的心声。该旅参谋部一位参谋外出驻训时,家属一个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一天夜里,5岁的大儿子突发疾病。由于丈夫不在身边,又没有卫生连的联系方式,这名家属只好将小儿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带着大儿子到卫生连就诊。

近年来,随着部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基层建设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该旅党委本着关爱基层、暖心惠兵的原则,抽调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掌握官兵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官兵表示营区分散、机关事务繁忙,遇到困难直接找上级帮忙很有顾虑,反映多了怕被“贴标签”;近20%的官兵认为,少数机关干部服务基层意识不强,有困难反映了也解决不了,“还不如不提”;近10%的官兵认为,“小事难解”容易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

去年,该旅下发保密手机后,为收集制约单位发展的各类问题、提升单位整体建设水平,旅党委及时组建“解难帮困”工作群。然而,对于官兵个体而言,仍缺乏直接提出诉求的渠道。

官兵有事找上级,家属困难谁来办?普遍问题统一办,个别问题何时办?平时困难自己办,突发状况怎么办?面对调研中官兵关切的这些问题,旅党委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开设一条24小时“一键直达”的服务热线,为专人专项的特殊问题畅通“绿色通道”,官兵和家属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可以提报需求和困难。

“有疑问作出解答,有困难尽力解决,政策不允许的给出解释。”时任该旅组织科干事彭鹏介绍了服务热线的开通过程。开通热线,首先要解决“架在哪、谁接听”的问题。服务热线由政治工作部牵头负责,由每周的政工值班员负责接听记录官兵和家属来电诉求,通知相关业务科室归口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接下来就是给服务热线起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他们将热线的尾号设置为123,起名“123服务热线”,同时设置了热线登记本,建立7天反馈机制,确保跟进解决问题。

去年4月,该旅“123服务热线”正式开通。

热线电话,要真正“热”起来

翻开热线登记本,笔者发现,热线电话开通之初却“遇了冷”,最初几个月只有寥寥十几条通话记录。

目前负责“123服务热线”的组织科干事董世界给出了答案。此前,热线电话设在作战值班室,尽管指定政工值班员负责接听转达,但是值班员每周轮换,很难做到全程跟进。再加上推进问题解决的机制有待完善,与其他部门科室协调时不太顺畅。

董世界讲起一件事。一位基层干部曾在“解难帮困”工作群讲述了自己的家属拨打“123服务热线”的感受,“服务不够热情,有点像‘踢皮球’,最终没有解决。”

“热线是为了让官兵暖心,不能让官兵打电话把心打‘寒’了。官兵关切的问题就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必须竭力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这个问题引起旅党委的高度重视,要求组织科对“123服务热线”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为全面提高热线服务质量,热线电话很快“搬”到总机值班室。接线员记录诉求后上报给董世界,由他联系相关科室负责人,科室第一时间指定专人负责跟进解决,并在7天内进行回访,服务质量纳入机关年度“双争”评比。

为了提升“123服务热线”在官兵和家属中的知名度,组织科加大宣传力度,设计制作海报张贴于各营连公示栏和家属区楼道,在军属来队服务卡附上热线电话号码,还开通了网上扫码提报通道,官兵和家属可以选择实名或匿名在网上提出困难或需求。

经过多方努力,热线终于“热”了起来。从今年6月开始,热线的“热度”大幅提升。

热线登记本显示,服务热线“升级”后,第一个“求助”来自爆破连文书邢红叶对军士休假制度的扫码提问。

“我当时不太好意思打电话直接问,就想着扫码试一试。”邢红叶说,当天人力资源科一名干事就给他回了电话,详细解读了相关休假政策,“我随后就给了热线一个5分好评。”

“有时候,我们一天能接到好几个来自官兵和家属的电话。大家反馈的问题种类也越来越多。”“123服务热线”接线员彭婧涵介绍,从6月1日到11月30日,服务热线接听来电的解决率达到90.3%,满意率达到93.6%。

为兵服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前不久,该旅一名病休干部家中电视机出现故障,他的父亲端礼洪拨通了“123服务热线”,电视机故障得到及时修理。

这不是端礼洪第一次拨打“123服务热线”。今年6月,他的妻子突发疾病需要送往医院,但生病的儿子也需要人照顾。无奈之下,端礼洪试着拨通“123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迅速帮他协调了救护车,卫生连安排人员前往家中照顾他的儿子。此后,端礼洪成了“123服务热线”的“粉丝”,逢人就热心推荐。

服务热线的来电中,像端礼洪这样的“回头客”并不少。该旅三级军士长邹贤飞的家属李慧,分别于8月11日和10月28日两次拨打热线电话。“两次打电话,其实事都不大。第一次是家里要搬运一个大件电器,但丈夫在外驻训,我一个人实在搬不动,就打了‘123服务热线’,没想到很快就帮我解决了。”李慧说,“接线员很热情效率也很高,这条热线电话真的能帮我们解决难题。”

翻开热线登记本,上面记录着许多“小事”:部队管理科参谋胡鹏飞带人清理家属区马蜂窝,财务科助理员周磊鹏帮战士查询探亲路费发放事宜……“基层无小事,官兵无小事,满足官兵诉求是这条热线的第一要务。”董世界说。

并不是所有来电的反馈都得到好评。热线电话登记本上,有7条来电的“反馈”一栏没有打分。其中有官兵反映的营区线路问题,还未纳入年度建设规划。还有官兵在一些涉法问题上的诉求,保卫科相关负责人咨询律师后,找不到法律支撑……“面对一些一时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尽力做好疏导和解释工作。”董世界说。

“帮助官兵和家属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也是机关提升服务能力的过程。”董世界介绍,有近10条来电反映的是看病班车、节假日家属来队接送站问题。旅党委借鉴兄弟单位做法,通过租用地方车辆等方法解决了用车问题。有5条来电涉及身份证办理问题,人力资源科为此优化身份证办理流程,由每季度集中办理调整为材料即交即办。针对官兵补办身份证时照片通不过认证的问题,宣传科还安排专人为官兵拍照。

“开通‘123服务热线’后,官兵和家属遇到问题,首先想到依靠组织解决。这条服务热线,打通了服务官兵的最后一公里。”该旅领导介绍,除了开通“123服务热线”,旅党委积极发挥“解难帮困”工作群功能,提出“逢五议事”制度,在每月的5日、15日、25日商议各营提报需要旅党委解决的矛盾困难,积极协调各方研究解决方法,拉单列项推进。为提升机关工作“精细度”,该旅还将机关推进解决的力度和官兵反馈的满意度纳入“双争”评比,常态利用交班会、首长办公会、基层建设形势分析会等时机进行讲评,树牢党委机关“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工作导向。

机关真情服务,基层真心点赞。“123服务热线”开通后,官兵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纷纷表示要安心工作训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关爱。

感言

把官兵的“挠头事”当成“心头事”

■第72集团军某工兵旅政治委员  周  磊

习主席强调,各级要满腔热忱关心关爱官兵,主动为官兵解决实际困难,把官兵练兵备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齐心协力把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近年来,随着练兵备战不断深入推进,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繁重,官兵面临的现实困难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开通“123服务热线”,是旅党委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切实举措。官兵遇到困难,可以“一键直达”各个业务科室,解的是个人的急,暖的是官兵的心,聚的是单位的力。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服务基层就是服务战斗力,心系官兵就是心系打赢。暖心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把官兵的“挠头事”当成“心头事”,需要始终投入真情,把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放到心上、抓到点上,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加强人文关怀,敏锐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扑下身子搞建设、沉到一线抓落实,使暖心工程成为推动战斗力提升的基础工程、支撑工程,不断提振军心士气、凝聚部队力量,激发强军兴军持久动力。

(黄凯楠整理)

热线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一线

■第72集团军某工兵旅指挥通信连上等兵  彭婧涵

“您好,这里是‘123服务热线’,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样的开场白,我每个月要重复许多次。

今年6月,“123服务热线”迁至总机值班室,我也成为热线的一名接线员。最初接到任务时,我只是把它当作一项普通任务,毕竟接听电话是我们的日常工作。然而,在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开展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热线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一线。

有一个来电,我印象很深。一个深夜,热线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一位女士的声音急切又委屈:“请帮我联系一下我的丈夫,我找他有急事。”

经过耐心安抚和仔细询问,我们了解到这位女士是一位战士的家属。因为临近预产期心理压力大,她特别想和丈夫说说话。可是熄灯后丈夫的手机已经上交,于是她给我们打来电话。按照以往程序,我们需要先向组织科报告,但那天时间很晚,和我一起值班的班长王琪直接联系了她的丈夫所在连队,几分钟后他们就通上了电话。

第二天中午,那名战士特意打来电话,向我们表示感谢。那一刻,我感到心里特别暖。作为接线员,尽管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帮大家直接解决问题,但可以通过专业的服务态度,提升大家的来电体验。

半年多来,我接到过几十个热线来电。回访时,我们也收到很多感谢,话语间大家都对“123服务热线”充满信任,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难题解决后的那份喜悦。

热线,服务一线。我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刘伟增整理)

图①:“123服务热线”接线员接听来电。

图②:官兵致电“123服务热线”反映营区净水系统出现故障,军需营房科助理员与维修骨干前往处置情况。

潘光波摄

制 图:扈 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