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站长沟通过工作情况,给排长嘱咐了注意事项,11月19日晚饭后不久,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所属某雷达站指导员孙杰,愉快地踏上回家之路。尽管家离连队不远,但对孙杰来说,之前想周末轮休还真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基地领导到该雷达站检查,在查阅支委会记录本时,看到议题设置合理,发言质量也不错,但时间却在周六。仔细查看,周末开会并非偶然。
“为什么牺牲休息时间开会?”面对领导的询问,孙杰如实汇报。那次支委会会议,他们本来定在周一,提前到周六是因为周五接到上级下发的一份文件,机关要求第一时间研究落实并反馈情况。当时,他和站长有些为难:按理说,事情并不紧急。如果不研究部署,担心上级检查,被批评工作迟滞不敏感;马上落实,又侵占了官兵正常休息时间。经过权衡,他们还是选择以工作为重、马上落实。以往周末开会的原因也大抵如此,孙杰的多次周末轮休也“泡了汤”。
对于“周五发文”的原因,承办这份文件的干事郭宏业解释说,有时战区空军机关周一办件,基地周二、周三接到上级文件,研究、呈报、部署,等到成文发到基层经常赶上周五。
问题摸清楚后,该基地党委机关出台措施,要求紧急文件随时下发,一般性文件避开周末,周一再下发基层。然而,新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事情并未向预期方向发展。该基地领导发现,发文时间并没有主动回避周末,周五发文的频率和以前区别不大。措施制定了,为何不落实?
基地领导再次听取机关和基层代表的意见时,一名机关干部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普遍想法——各处室都认为自己的业务工作重要,也习惯于该发的文件能尽早就不拖延,何况还有“紧急文件随时下发”的免责条款。
“理由似乎很充分,都是为工作,但是否紧急到周五必须发、周六抓落实?工作积极应该得到肯定,有免责条款也没错,但这背后是否又藏着不担当?”该基地领导抛出问题后,引起了大家的反思。之后,周五发文的现象得到一定减少。
空军《关于进一步解决“五多”问题的若干措施》下发后,该基地党委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针对机关存在的“周五发文”现象,他们对照《措施》进行再次研究,组织机关干部围绕“该以何种态度抓工作”“该以怎样的担当精神减‘五多’”等话题进行讨论。随后,他们明确:转发上级文件、落实上级要求,按文件紧急程度办理;本级制发文件除紧急事项外,不得在周五发文布置;实行机关制发文件归口管理,核文部门统管发文字号,把关文件紧急程度,严管处室名义函件,从源头上减少总体发文数量;定期检查机关发文情况,对发文时间、文件质量、文件必要性等进行评价,并利用首长办公会进行讲评,督促机关养成慎重发文的习惯。
此外,该基地严格限制发文时使用“立即传达”“立即部署”“立即召开支委会”等用语,有些工作即使周五发文部署,也让基层自主把握工作节奏。他们还推行电子文件签阅,倡导减少机关文件往来,简化文件办理程序,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把预计周五发的文提前到周四或周三。
不久前的一个周四,郭宏业收到上级关于开展向典型学习的通知。他没有按照以往做法迅速拟制文件通知各部队,而是向部门领导请示后,与其他处正在谋划的一项活动结合发文,既不用加班加点撰文呈报次日下发,也得到领导“主动谋划”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