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善于在作战中用“佯”


■胡建新

兵者,诡道也;“佯”者,诡道之先也。战争本是参战各方斗智斗勇的过程,而斗智斗勇必然包含用“佯”,即以各种出其不意的“佯”术迷惑、欺骗对手,进而攻其不备、制敌取胜。翻开人类战争史,用“佯”之道可谓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每一次战争几乎都少不了用“佯”之术。孙子云:“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百战奇略》曰:“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毛泽东同志指出:“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这些论述,精辟阐明了用“佯”的重要意义。

正因为用“佯”如此重要,古往今来的军事家们总是十分注重用“佯”,并善出“佯”招、以“佯”取胜。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韩信三次用“佯”,均大获全胜。第一次,他与魏王豹交战,得知魏王严防韩军从临晋渡河,便集中大量船只摆出从临晋起渡的架势,暗地里却在夏阳偷渡,结果一举俘获魏王。第二次,他与赵军在井陉口对阵,先实施佯动,再“佯弃鼓旗”,引得赵军猛追不舍,然后用伏兵突袭赵营,结果“破赵二十万众”。第三次,他率兵佯攻楚军,楚军还击时,他佯装失败、调头而跑,楚军渡河追击,他便放水将其一分为二,而后回头反击,结果大败楚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也十分注重用“佯”、特别善于用“佯”,曾采取明攻暗守、诱敌深入、调虎离山、围魏救赵等灵活多变的佯动、佯攻战法,创造了许多以“佯”取胜的经典战例。红军四渡赤水,更是善于用“佯”的神来之笔,几乎将佯进、佯退等战略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用“佯”,本质上是一种诈术,但与诈术又不全然相同。“诈”是纯粹的欺骗,而“佯”则是巧妙的伪装真实的行动,往往假中有真、真中有假,以假乱真、以真助假,一旦佯动、佯攻目标达成,便迅即转为真动、真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敌人。二战期间,德军统帅隆美尔率第7装甲师进至马奇诺防线地堡地带,为通过切丰特恩森林阵地,他别出心裁地命令该师所有坦克指挥官、炮手、装弹手等全部坐在坦克外面,手摇白旗狂呼乱舞地开进森林。法国守军被这支突如其来的“降军”弄得莫名其妙,愣愣地看着他们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美国用“大鸟”卫星为以色列严密监视埃及,埃及为了从容完成战前准备,便以真实的多兵种演习实施长时间佯动,使以军对其演习“习以为常”。等到时机成熟,埃军遂将演习突然转为真攻,打得以军措手不及。

用“佯”,可以从魔术中得到借鉴和启迪。魔术之精髓,在于以“佯”之变迷惑观众——此物变彼物、死物变活物、虚物变实物,让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魔术师正是在变化多端的用“佯”过程中,达到了瞒天过海、令人信以为“真”的目的。虽然“戏法人人会变”,但想要呈现“见证奇迹的时刻”,关键是要巧妙设计、娴熟施法,以各种看似真真切切的障眼法,瞒过千百人的眼睛而不露任何破绽。

用“佯”,每每伴随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武器装备及其战术战法越先进,侦察与反侦察、伪装与反伪装、隐蔽与反隐蔽、认知与反认知等斗争就越高明、越激烈,用“佯”的内容和要求也就越复杂、越严密。在卫星、隐身侦察机和红外、激光、热视、智能武器等各种识“佯”手段充分发展、足以明察秋毫的情况下,用“佯”者稍有不慎或手法稍有瑕疵,就可能被对手识破。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武器广泛现身战场,用“佯”的方法必将更多、手段必将更为新颖。比如,智能武器可以模拟敌方指挥员的言行举止等发布假命令,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复制雷电风暴、炮火硝烟等残酷自然现象和严酷战场环境,网络黑客技术能以“自己人”身份打入敌军内部,窃取各种命令、情报和数据……凡此种种,给未来战争提出了两个重要课题:如何用“佯”、以“佯”制敌,以及如何识“佯”、克“佯”制胜。要攻克这两大课题,必须深入研究探讨、不断实践创新,真正在知“佯”、识“佯”基础上,善于用“佯”、制“佯”,通过巧施“佯”术、善于变化,达到战胜敌人、打赢战争之目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