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外出时,我很少踏足熙熙攘攘的街道,总寻僻静的地段走走看看。有时,我会想,到底是我喜欢静,还是习惯静。转眼踏入机关营院三载有余,最深的感受,唯有个“静”字。除了早晚训练时“一、二、三、四”的口号声,指挥所里电脑风机终年不断的“嗡嗡”声,其他时候出奇的安静。我和战友就在这“静”中,四季穿梭于指挥所、办公室、寓所里。
春节前,为争取休假小憩,我加紧处理手中工作。批假后,我打算去看望未婚妻父母。当我将行程告知父母后,母亲说:“去看看人家是应该的,在人家里要勤快些,多帮阿姨做些家务。”于是,我同未婚妻一道回到她家里。正赶上寒假,她的弟弟妹妹都回家了,一日三餐买菜、下厨、打扫,都是我们自己动手,生活别有一番热闹。
一天晚饭后,阿姨说:“听说铜仁古镇今晚有舞龙灯、抬花轿,有谁想去?”常年在外的我,许久未能领略传统节日的风采。我和未婚妻欣然表示愿意前往。
那天,我们沿着江边漫步。远处高楼上布满探照灯,彩色的灯光照在江上,水面波光粼粼。江畔的树上,环绕着各色彩灯,温暖明亮。听到古城内传来铜锣声,想是节目已经开始,我们便快步赶去。来到古城入口,恰逢抬花轿队伍巡演至此,游人成群结队,在护栏边驻足观望,有小孩骑在父母肩上,有个子矮的站在花坛上。只见前面一人敲铜锣,两人举迎亲牌,三人吹唢呐,八人抬花轿,男扮女装的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杆烟袋锅,随着唢呐演奏声,步伐轻盈地领着花轿,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表演抬戏,表演完便向古城内走去。这时,忽听有人说“快跟上”,众人就紧紧跟随花轿队伍向前走去。
古城路面用长方形石板堆砌而成,道路两旁全是复古的建筑,杂货店的小物件琳琅满目,路边各色小吃香气四溢,头顶的大红灯笼满目皆是,加之唢呐演奏的喜庆歌曲,众人都沉浸在这喜庆中,谈笑着、跳跃着、快乐着……花轿抬一段、舞一段,我们一路跟随,待到表演结束,游人四散,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紧随着这次夜游古城喜悦而来的是,假期已近尾声。我回家同父母团聚,品尝母亲厨艺的同时,听她聊些家长里短,同父亲谈论在外的欢喜忧愁。三天后,我踏上了归队的列车。
到达单位后,我整理着行李,不觉已至深夜。想起前几日,同家人的团聚使我心安气定,古城的热闹让我念念不忘,时下的安静却让我困意全无。我索性穿好衣服,到院里走走。
楼前是块草坪,里面种了不少树,平日午休前我常来走动。沿着草坪边缘继续走,便来到主干道前。不远处,大门站岗执勤的两位战友,笔挺站立,头戴冬帽,身穿迷彩。鼻梁间不时浮起薄薄的热气,在温暖的灯光下,悄然与空气融为一体。片刻后,我向办公楼走去,路遇值完班的三名战友,提着值班包,快步往住所的方向走去,他们应是刚结束一场“战斗”。
等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后,我回身向前走,双眼凝视着道路两侧。院子里的新春装扮简约朴素,香樟树上盘绕着的白色流星灯,灯光缓缓流淌着。灌木丛披满黄色网灯,静静地不出一丝声响。樱花树、广玉兰上装扮着小红灯笼,与温和的路灯一起,默默地陪我散步。
往返在悄然无声的道路上,想起纹丝不动的执勤战友,前几日的热闹仿佛被轻轻拭去,我的内心逐渐被这安静占据。从军至今,我目睹有人带着梦想来到军营,有人怀着不舍离开部队,有人用半生年华默默坚守。多数人像那流星灯里流淌的灯光一样,哪怕平凡、短暂,但一定会走一程照亮一程,守住院子里、草原上、深山中、海岛间的静,换来身后的一片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