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更好”可能是“好”的敌人


■张西成

●只有首先把该做的“好”做好,才能一步步逼近“更好”甚至“最好”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关于麦穗理论的典故。某天,苏格拉底把学生们叫到一块麦田前,让每人摘取一根最大的麦穗,条件是只许进不许退。起初,学生们以为这个任务很容易完成,但进入麦田才发现,麦穗成千上万且大小看起来差不多,很难挑出最大的。就这样,学生们边走边挑、边挑边扔,始终找不到最满意的那根麦穗。面对一无所获的学生,苏格拉底说:“这块麦田里肯定有一根最大的麦穗,但你们不一定看得见,即使看见了,也无法准确地判断出来。因此你们要记住,只有摘到你们手里的才是最大的。”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更好”很可能是“好”的敌人。如果要追求一个局部的更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同时也可能带来总体的浪费甚至失败。就像上述学生寻找最大的麦穗,如果一味追求更好的东西,总以为最大、最好的麦穗一定在后面,很可能使当前本来可以得到的好东西也得不到。

“好”与“更好”都是对质量的主观衡量,在时空轴上“更好”是理想态,“好”是现实态。就大型项目研制而言,“更好”是更高、更远的追求,这一过程不仅花费人力物力,也消耗不可再生的时间资源。而随着时间的延伸和流逝,新的情况、新的技术也将在此期间不断涌现。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追求“更好”时,而这个“更好”很可能正在过时并很快贬值。据了解,以色列在研制一种武器时,如果有A方案100%能满足作战需求,但完成时间需要4年,B方案只能满足60%的作战需求,完成时间仅需2年,那么军方宁可选择后一种方案。以军这一做法尽管受所处战略环境所影响,但它也启示人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如何比对手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掌握更多有用管用的优势资源和胜战利器,无疑成为战场较量的关键。

柯美雅定律告诉人们,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有改进的余地。武器装备系统的复杂性、时效性、对抗性,决定了其研制必然是一个边建边试、逐步完善,随时更新、快速迭代的过程。追求质量性能上的至精至优、尽善尽美无可厚非,但只有首先把该做的“好”做好,才能一步步逼近“更好”甚至“最好”。企求等条件成熟后再一步到位,恐怕永远也到不了位。研发新的武器系统,论证5年未必就比论证1年的效果更好,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武器系统应用的外部环境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实践证明,“成熟”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完善”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试出来的,通过预留接口、小步快跑、迭代开发会更好。

“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及军事变革趋势,秉持永远没有万无一失、一劳永逸的论证方案,但又永远不放弃对完美目标、最佳效果的积极进取,让理性的深呼吸与感性的快动手相得益彰,理应成为当代军人的科学态度。当然,那种借口立足当下而毫无规划、盲目蛮干,以至于造成“好”而不当、“好”而无用,则是我们必须防止和克服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