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入伍那年


■周 芳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陪父亲看电视,新闻联播里正在播放今年上半年征兵工作相关内容,各地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其中一个亮点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父亲看到后连连称道:“现在部队官兵的综合素质比我们以前高多了,部队建设就需要这些人才。”

不知不觉,父亲聊起自己入伍时的情形。

父亲家傍着一条大河,蜿蜒至巢湖。农闲时节,他就和哥哥出去打渔,一路撒网一路卖,挣点小钱补贴家用。遇到狂风暴雨,一叶小舟载着两个单薄少年,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父亲19岁那年,大队通知符合条件的青年报名参军。他兴冲冲地前往。据说,当时报名有30多人,但最终合格的只有3个。

父亲笑着说,体检时,还虚惊一场呢。“啊,怎么回事?”我问。父亲道,检查最后一项是外科,医生看着他的脚底,又让他踩踩地,直咂嘴,问他平时一天走多少路。父亲不明就里,斗胆往多了说:“少说几十里,有时能走百把里。”“这么多,干什么去啊!”医生惊讶。父亲说,种田无闲人,我又是大队通信员,我们队里有一二十个生产队,如果要开会,送个通知,走下来就要小半天,有时到公社送材料,会走得更远。“哦。那你脚底疼吗?”医生又问道。父亲心里好笑,田埂上跑惯了的人,哪有脚疼的说法。他立即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疼不疼,从来不疼。”

父亲后来才知道,那是医生在检查脚是不是扁平足。按照体检要求,扁平足是当不了兵的。“那你到底有没有扁平足?”我追问。“没有的。那天下着小雨,我是从家步行到乡里医院体检的,糊了一脚泥,没来得及洗干净,估计医生刚开始看不真切才问的。”

父亲参军的愿望非常强烈,他立志到军营学文化,学技能。有一次,他到公社拿材料,看到从武装部来了几位军人,那英姿飒爽的样子立即打动了他。父亲在同村人中,有些文化。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在他和我大伯外出打渔时,看到街市上许多人,一张口就知道人家有文化;平时跑公社接触那些读过书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羡慕。而他在家念书还得看田里的光景,农忙时,根本无暇顾及上学。他说,光是小学二年级,他就读过三年,因为家里太穷了,一切以地里收成为重。我们家里人都知父亲有件囧事——入伍前,父亲每次到公社时,都要回家换身“体面衣服”。是什么衣服呢?是我大伯结婚时唯一的一件长衫。此外,平时光脚的父亲,这时也会换上大伯最精贵、略能上得台面的鞋——胶皮鞋(雨鞋)。

其实,我奶奶是反对父亲参军的。从报名到体检,父亲都瞒着她。奶奶舍不得儿女出远门,家里再穷,她都要把孩子拢在身边。父亲出发到公社报到时,是大伯送他去的,奶奶已经在家哭成了泪人。也难怪,即使是平时下河打渔,奶奶都会站在河边盼儿归。有时候遇到渔情好,父亲和大伯就会在水面多撒几日网,这对奶奶真是格外煎熬。父亲入伍“第一站”是蚌埠,以后的军旅生涯中,陆续驻过滁县(现安徽滁州市)、无锡、南京,那都是奶奶闻所未闻的“天边”啊。

那晚,这位1958年入伍,在部队服役20年的老兵,忆当年入伍,时而大笑,时而又抹起眼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