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生命之花在3.7秒里绽放


■郭兴义

“苏宁没有走,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是《苏宁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书最后的一句话。这句话,既是苏宁事迹的点睛升华,更是苏宁精神的传承。1991年4月21日,驻哈尔滨某炮兵团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该团参谋长苏宁为保护战友纵身一跃,用3.7秒钟浓缩了他38年的人生,让生命成为永恒,让精神成为不朽。

苏宁生前所在团正是我参军入伍所在的老部队。近30年来,苏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又是一年清明节,更是祭奠英烈时。再读《苏宁传》,鲜活的苏宁向我们走来。

冰城哈尔滨,一座美丽的城市;苏宁参谋长,一座永恒的丰碑。1991年,苏宁参谋长用生命换生命;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1996年,苏宁等6位英模的画像在全军连以上单位悬挂;2009年,苏宁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苏宁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1995年底,我入伍来到了苏宁生前所在团。在新兵连,我观看了电影《炮兵少校》,学唱了歌曲电影《炮兵少校》主题曲,参观了苏宁纪念馆和苏宁烈士牺牲地,见到了英雄的父母。置身团队,我热血沸腾;凝神思考,深感重任在肩。我如饥似渴地了解着那名38岁纵身一跃的炮兵少校,感动于他在3.7秒间献身国防的英雄壮举,对他那70多篇学术论文深感敬佩。在英雄事迹的感染下,我写下了入伍后的第一篇文章《高擎英雄的旗帜》。这篇文章在团广播站播出后引起了机关领导的注意。从此,我的军旅生涯就多与文字相伴,苏宁和苏宁精神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旗帜和动力。

新兵下连后,组织上将我调入《团史》编写组,参与撰写苏宁生前所在团的第一部《团史》,让“列兵编团史”登上了原沈阳军区《前进报》和《黑龙江晨报》《生活报》等媒体。编撰《团史》的同时,我还不时地发表文章,最终成为团里的报道员,发表了一篇又一篇关于苏宁和苏宁传人的文章。后来,我进入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学系深造。从此,我的军旅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7秒钟,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短短的一瞬,但也就是这短短的一瞬,将苏宁参谋长的人生定格于无限的时空里,让他的名字连同他的精神成为永恒的存在。多年来,苏宁的英雄壮举一直激励着我,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精神路标。他那舍生忘死的一跃,不只是拯救了两位战友的生命,更是革命军人在困难面前舍我其谁、在生死面前毫不退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如今,英雄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必将在一代代革命军人的思想深处永远传承下去,并成为前进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