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至7月24日,这个部门诞生已百日。100天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这100天,对期待已久的5700万退役军人来说,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为了5700万老兵的期待
——写在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百天之际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 萌 刘 薇 解放军报记者 张军胜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今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至7月24日,这个部门已成立百日。100天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于5700万退役军人来说,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从首个省级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到对《退役军人保障法(初稿)》广泛展开研讨;从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走访调研,到“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管理保障体制日渐确立,一个个利好消息相继传来。这100天的不懈努力,对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困难、凝聚军心士气、建设强大国防更是意义深远。
在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百天之际,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苑路36号的该部办公地点进行探访。
“老兵所反映的正是我们所关注的”
“请大家领表后排队有序进入。”声音从大门处传来,记者跟随清晨6时就开始等候的老兵的脚步,在悠长的胡同中前行百余米,进入退役军人事务部来信来访接待大厅。
“这样的情景是常态,很多人要说出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反映他们的诉求。”来信来访接待组的工作人员一边将老兵从大厅让进接谈间,一边向记者介绍,“耐心接访是稳定情绪、了解诉求、化解矛盾的基石。”
位于一层的接访大厅,面积约两间教室大小,雾化降温设备、电子登记设施等一应俱全,8个接访窗口同时开放,每个窗口上方的电子屏显示着所接待的省份。来访者穿过东侧一段走廊,刷完身份证并填写《退役军人事务部来访登记表》后,可进入接访环节。
统计显示,近百天时间里,来信来访接待组受理信件达上千封,大厅日均接访量数百人次,共计接访逾2.3万人。其中,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600余人。
“老兵所反映的正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将来访者填好的表格按不同省份分类存放。退役军人事务部曾在5月8日、5月16日分两批次,通过发函、当面交办的形式,与来访人数较多的省份政府对接,督促当地尽快办理符合政策的诉求,对于不符合政策的诉求,要努力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在此基础上,他们及时汇总老兵的来访诉求,将数据及相关情况按日、周、月进行梳理分析,呈报给各业务组组长及部领导,作为决策和完善政策的依据。7月17日,来信来访接待组通过总结3个月来的接访情况,提出6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已被全部纳入专题研究范围。
“我们是纽带,连接着退役军人和各业务组及决策部门。”来信来访接待组的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内部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8月1日开通官方网站后,退役军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将愈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