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雷、排雷到底有多难?今天跟你聊聊地雷那些事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谢啸天 张 南 周文昊 钱宗阳责任编辑:任爽
2018-12-07 09:30

排雷

彻底清除不容易

战时扫雷的目的是为了开辟安全通路。这种情况下,引爆或诱爆地雷是最常用的手段。为减少扫雷人员伤亡,一战末期,英国曾在坦克上加装滚压式扫雷器。二战期间,以坦克为平台的多种扫雷器相继出现,如“蝎”型打击式扫雷器、挖掘和爆破扫雷器等。这些扫雷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结构笨重而作用有限。

随着固体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之后,英、美、苏等国研制出了火箭扫雷车和火箭爆破器,可一次性开辟数百米长的通路,扫雷效率显著提高。

俄罗斯“天王星-6”扫雷车在车臣和叙利亚扫雷时,曾在10天内清除了4万平方米范围内的爆炸物,在测试中其爆炸物清除率不低于95%。

在无人装备日趋增多的今天,扫雷战场也开始出现机器人的身影。俄军工兵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的“圣甲虫”球状排雷机器人,身材小巧,直径仅为9厘米,内置锂电池可供其连续工作1小时。

既然有了扫雷机械和扫雷机器人,为什么还需要人工排雷?因为,机械化扫雷装备在战技术性能上都会注明扫雷率,没有任何扫雷设备的扫雷率能达到100%。而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踏进哪怕只剩一颗地雷的区域。目前,能做到扫雷率100%的方式,只有人工排雷。

但排雷的确存在危险,这种危险可能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因素。

地雷类型杂。战时的雷区往往处于敌我对峙区。在一定的区域内,往往是你方埋设我方也埋设,多种类型的地雷和多种遗留的弹药并存。这种难明布雷规律与所布雷类型的情形,势必会给后期雷场的清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时间跨度大。一些雷场有数十年的时间跨度,受植被生长、雨水冲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裹挟等自然因素影响,地雷的埋设位置和性能都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扫雷官兵对雷区每一寸土地都进行踏勘。

地形很复杂。一些雷场尤其是边境雷场地处山地,乱石嶙峋、沟壑纵横、树木丛生,且不说大型扫雷机械,有些地段连小型扫雷机器人也难以展开作业。加上草根、树根的穿插与勾连,就使“年老易怒”的地雷很可能一碰就炸。

诡雷难判定。地雷型号与性能有限,但埋设方法不胜枚举。多种地雷的排列与组合,使各种各样的诡雷层出不穷。经过多年风吹雨打,一些诡雷的诱发方式会更加扑朔迷离。这些,都需要排雷人员付出百倍细心与努力,全力应对。

探雷难,排雷更难,彻底清除雷患则是难上加难。虑及于此,有关国际地雷公约对地雷及其使用作了限制。有不少国家在研制新型地雷的同时,更多地赋予其自毁、自失效、自失能机制。还有的国家,正在研究更加先进的无人扫雷设备。

但是,归根结底,建设强大国防、维护世界和平才是杜绝雷患的最好方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