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川藏交界处的一座美丽小城,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青山绿水出好汉。1958年5月下旬,一个晴朗的日子,小毅力呱呱坠地。父亲是监狱的医生,母亲在居委会上班。在邻里乡亲的记忆中,郭毅力打小听话懂事,是个善良厚道的孩子。
那个年代,中学毕业就要下乡插队落户,郭毅力一心想当兵。18岁,他如愿以偿穿上军装,来到西藏公安厅武装民警处直属中队服役。
高原的风雪阻隔当不了年轻人前进的脚步,缺氧的拉萨更是胸怀大志者锻炼成才的课堂。在青春似火的警营拥抱理想,他是新战士中第一个立功受奖的佼佼者;在竞争激烈的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他是同年度兵中第一个破格提干的排头兵。
经过3年多基层部队的磨炼,郭毅力又在拉萨机场安检站副站长、站长的岗位上干得风声水起。1985年7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从基层干部中招生,表现突出的郭毅力获得了一次脱产学习深造的机会。
自主择业干部、原武警西藏总队副政委刘成俊记得很清楚:那次入学,是按考试成绩录取,郭毅力考了第一名,上的是边防系;他自己考了第二名,上的是政治系。同学又是同年兵,两个人关系比较好。刘成俊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当时来自西藏的几个同学经常聚在一起玩一玩,吃吃饭、喝点酒,就是郭毅力叫不出来。他白天忙学习,晚上拼命背英语单词,特别刻苦,每门功课考试都是高分,被学院表彰为优秀学员。1987年11月,郭毅力以优异成绩大专毕业。
日喀则地区的樟木边防检查站,对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要求较高。郭毅力来此地工作后,不仅可以和尼泊尔的同行轻松交谈,而且和一个叫阿亚的警官成了好朋友。有一件事至今在当地传为美谈。
3月正是天寒地冻时节。一天,一个名叫拉巴的藏族青年企图越境,被正在执勤的郭毅力察觉。慌乱之中,拉巴冲过拦阻绳向国境线外窜去。对面的尼泊尔警察眼见有人擅闯国境,枪口一横,挡住他的去路。拉巴翻越友谊桥时,慌慌张张跌进几十米深的河水。由于不会游泳,他当即被河水拍晕,石头一样直往下沉。“不好,他会淹死的!”郭毅力紧随其后,纵身跃入波涛滚滚的波曲河救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郭毅才把奄奄一息的拉巴拉扯上岸,送其归案伏法。
这一幕,被尼泊尔警察阿亚看得真真切切。
事后,阿亚同郭毅力之间有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
问:“郭毅力阁下,那人违法潜逃,自己掉下河淹死了也是罪有应得,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
答:“警官先生,不管什么人,他首先是一条生命。见死不救既不符合你们信仰的宗教教义,更不符合我们的人道主义精神。”
问:“难道,一个罪犯的生命有你这位武警官员的生命重要?”
答:“在我看来,所有的生命都同等重要。”
阿亚不由地竖起大拇指,真诚地说:“郭毅力阁下,我一直觉得你是一名特别优秀的军人,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深感自豪。”
中尼两国的口岸会唔站经常有业务上的来往。有一次见面后,阿亚说什么也要把自己漂亮的妹妹介绍给郭毅力,郭毅力反复给他解释中国武警的纪律,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阿亚说,既然你不能娶我的妹妹为妻子,那你给我介绍你的妹妹当老婆,我就和你成为一家人了。郭毅力说,我家就弟兄俩,没有妹妹。阿亚又退一步说,只要是你介绍的中国女孩子就行。郭毅力说,我只有一个女朋友,不认识别的女孩子。劝说了老半天,终于打消了阿亚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