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课堂”更新了教育模式,还改变了什么?
——种植一片“思想的芦苇荡”,让英模典型校正价值追求
“17世纪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人只是一根芦苇,是所有生物中最脆弱的生物,但这是会思想的芦苇。我希望我们的支队就是一片‘思想的芦苇荡’。”
正如支队政委常锐心中所想的那样,在酒泉消防支队,无论是主题展馆、教育课堂,还是机关走廊、官兵交流,处处闪现着思想的火花。
支队于2013年年初建成的廉政教育馆在酒泉当地很有名。据说,这里不仅是支队官兵接受廉政教育的阵地,还被酒泉市委列为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教育场所。截至目前,已接待了1500多名地方和兄弟部队的党员。来过的人都说走进这里,就如同走进了“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的真理殿堂。
“百廉竹书”里,数十种不同时期的“廉”字书法,密集呈现在竹简上,令人感慨中国自古重廉、崇廉的优良传统;“反腐印章”上,“廉”字正写,“腐”字反写,包涵着倡廉促进国家发展、反腐有利社会和谐、腐败必跌跤的深层寓意。
有正面引导,也少不了反面警示。清代康熙年间为惩戒甘肃瓜州地区污吏而制成的人皮鼓复制品和近几年锒铛入狱的贪官忏悔,于无声有声间告诫人们:贪腐终将被制裁。而右手握公章、左手抓金钱,两手被手铐铐牢的布景,则抛出了“莫伸手,权钱交易生不如死”的劝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和心灵震撼。
在廉政教育馆的出口处,记者看到,在该支队进行驾驶培训的新战士正往一面红旗上书写“廉”字,并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战士们告诉记者,从前一直认为廉政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这次参观就像是给他们的思想洗了个澡,也洗下了不少泥呢!”
如果说,廉政教育馆在官兵们“心灵池塘”催开了朵朵白莲的话,那支队从去年以来持续开展的“一句话课堂”,则为官兵的“思想天空”挂满了闪亮的英模典型之星。
翻开支队政治处编印的《“一句话课堂”精品演讲稿汇编》一书,“律己修身就是奉献社会”“一时的战友,一世的兄弟”“凯歌催人从零起,英雄志在最高峰”“忠诚是人民军队躯体中永不缺失的钙质”等一句句充满哲理、鼓荡士气的话语,向四周辐射着无法抵抗的思想热力。
当初设置“一句话课堂”,是为了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官兵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官兵们灵活利用训练间隙、交接班会和“三个半小时”等零散时间,向战友们介绍心中的英模或典型,分享自身的学习感悟。
如今,全支队已积累起“遵纪明法”“战友情·兄弟情”“求真务实”“尊干爱兵”“献身强军实践”等7个专题、72门精品课,不仅在支队上下形成了“人人讲学习、人人当教员、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更培养了不少“士兵思想家”,难怪常政委总是自豪地提起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