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正文

感悟习主席提到的文学经典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黄茂文 本报记者 张书恒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10-30 03:03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雨果作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体现出雨果作为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对法国大革命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关注,体现出与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明显不同的法国式政治关怀,也体现出他对底层平凡人物生存的强烈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对于雨果而言,人类进步的过程是交织着痛苦、残酷的战斗过程,但它永远以社会的正义公平和人性的完整实现作为远大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九三年》这部体现着雨果思想矛盾的作品对于我们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习主席还列举过美国文学和苏俄文学的众多经典作家作品。这同样值得我们深切关注。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一种非常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和竞争意识,它一方面激发出人们强烈的竞争精神,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社会中形成了明显的文化矛盾和弊端,这些都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野性的呼唤》等作品中有所体现。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人的整体全面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之间的现实问题,是富于启发性的。

习主席对苏俄文学有着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理解。在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时的采访中,习主席提到了曾经在中国有过深刻影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还一口气说出了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等作家的名字,还说“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可见他对苏俄文学同样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是习主席两次提到过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鲜明的爱国主义是他所有作品共同的思想主题。他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俄国底层人民与士兵的战斗情景,高度弘扬了积淀在俄国人民性格中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品格在后来他创作的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中再次成为作品的主旋律,讴歌了俄国一代青年经历火热的战斗洗礼而成长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苏俄文学以其对苦难的咀嚼、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以及对人性良知的坚守等精神品格,在我国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它高昂的英雄主义、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天然的民族主义品格,更对我国的军旅文学创作有着内在的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曲永恒的青春战斗之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更成为我国几代青年人的座右铭。

肖洛霍夫是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出的苏联著名作家之一。从军旅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习主席对肖洛霍夫的例举是有示范性意义的。作家于1926年开始写作的4部8卷史诗性小说《静静的顿河》,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开创了苏联军事文学中悲剧史诗艺术的先河,该作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习主席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作品鲜明的精神品格,比如社会的考验和阅历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激励作用、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道德情操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宏远期许、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品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中深入领会,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大力弘扬的精神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