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正文

感悟习主席提到的文学经典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黄茂文 本报记者 张书恒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10-30 03:03

学习感悟

保尔与我们的青春和理想

■张西南

年初,习主席访问俄罗斯索契时谈到,他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其实,大凡上个世纪“50后”这一代人,差不多都对包括苏联文学在内的俄罗斯文学怀有很深的感情和敬意。早在上初中时,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读过这部“红色经典”。上山下乡,还有同学把这本书带到了插队的农村,保尔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们这些插队的知青。我至今还记得小说的第8章,保尔来到海浪拍打着岸边的乱石之上,想用口袋里的勃朗宁手枪结束自己严重病残的生命。当他又想起自己曾经不惜生命地向敌人的堡垒发起17次冲锋的往事,终于战胜自我,“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时,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这个情节所释放出来的不向命运低头、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在我们这些知青中间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许多同学都能背诵书中的精彩片断,尤其是保尔的名言。可以说,保尔成为那个年代我们精神崇拜的偶像。

后来我参军了。在结束新兵集训下到连队的第一个晚上,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抄录了保尔关于生命的那段名言,作为自己从军路上的座右铭。又过了若干年,我在访问俄罗斯时,专门去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拜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陵墓。那座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雕塑着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把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我和同行的战友们向这位用精神的养料滋润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心灵的英雄作家致以崇高的敬礼!

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内的苏俄经典文学时,心灵依然会受到触动。这不仅是对远逝青春的怀念,还有对现实中精神缺失的发现,更有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和向往。

正是年轻好读书

■马誉炜

在前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深情回忆起自己当知青时,曾步行30里路向另一位知青借读名著《浮士德》,看完后再走30里路送还的往事。说起世界文学名著,习主席在座谈会上还列出一个书单,其中有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经典作品,还饶有兴致地讲起这些世界名著对自己成长进步产生的影响。据热心网友不完全统计,连同此前出访俄罗斯和法国期间列出的书单,习主席青年时代读过的外国名著至少涉及40多位文学巨匠的作品、66部书籍。由此,一位志向远大、好学上进、孜孜不倦、如饥似渴读书学习的青年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无外乎学习和实践两种。而青年时代又是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这不仅仅是由于年轻人记忆力好,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青年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具创造性和想象力。提升思想境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汲取和充实更多健康向上的知识,对于走好人生之路,创造生命辉煌至关重要,也是关乎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正如先贤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部队是年轻人的集体,年轻官兵都应该牢固确立学习成才的意识,像习主席那样,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应该看到,现在读书学习的条件不知要比过去好多少倍,不少年轻官兵有着较好的文化基础,实现强军目标又给我们提出了知识储备的新要求,此时不学,更待何时?

实践证明,人民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年轻官兵读书学习、勇于实践、成长成才的极好平台。唯愿大家珍惜青春年华,让读书成为滋养生命的甘泉,在人生道路上更多地出彩、更好地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