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正文

解密习大大语言魅力三大“利器”之活用俗文俚语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12-04 11:18

编者按: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说真话说实话,说老百姓爱听的真心话,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喜闻乐见。习大大的语言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最近出版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深入分析了习大大的讲话内容和语言风格,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学习路上”专栏为大家带来本书独家连载,解码“习式语言风格”背后的秘诀,今天推出俗文俚语篇。

人心就是力量——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人心就是力量。”这句话简单而有力,它只有短短六个字,但它蕴含的深刻道理,足以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足以成就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者加速一个时代的终结。

习近平引用这句俗语,旨在强调党和人民关系的实质,提醒党员干部切莫忘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政党或政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有段著名的对话,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作秀——对待群众决不能虚情假意

现在流行的几档娱乐节目,如“艾伦秀”、“百变大咖秀”、“80后脱口秀”、“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等等,红遍大江南北,广受观众欢迎。由此可见,“秀”是被大家喜欢的。但是在“秀”前面加上一个动词“作”,便有了生硬、刻意和很强的目的性,大家就不喜欢,甚至厌恶了。

习近平引用这一俗语,是批判性的,旨在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提倡领导干部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对待群众决不能虚情假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小康”一词,曾在《晋书·孙楚传》中有载:“山陵既固,中夏小康。”它体现的是中国儒家理想中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社会。今天我们经常提到“小康”,主要是指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

习近平引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俗语,既有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就是说,我们看“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做大蛋糕”,而且要看“分好蛋糕”;不仅要看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这表达了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俗语是老百姓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关于鞋子与脚的匹配问题的经验。鞋子偏大,穿上去会晃荡,走起路来很不方便;鞋子偏小,就会夹脚,把脚挤得难受,让人疼痛难忍,甚至磨出血泡,几天都没法走路。所以说,鞋与脚的匹配非常重要,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子的人自己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习近平在国际交往的场合下引用这句俗语,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选择和道路,中国人民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选择、中国自身走出来的道路,其结果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做出评判。“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人人都能听懂的朴实话语,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