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不尽的悔
父亲去逝那年,母亲才只有45岁,45岁对一个女性来说是正值中年,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黄金时期。
那时我们一家也正处在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口,各种困难蜂涌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劝母亲改嫁、给母亲说媒的亲戚、朋友或乡亲。刚开始母亲不为所动,但为了我和妹妹的成长,母亲还是有点动心。
被介绍的男方其中一个是我们乡中心小学校长,吃着当时还是我们许多农村人羡慕的国家粮,早年丧妻,家有三四个小孩。客观地说,这个校长忠厚慈祥,对妈妈也挺有好感,对我们全家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记忆中,他好像还给我上过课,我对他的印象也不错。
但是我不能忘记我父亲,将父亲和他放在同一天平上,我们兄妹都有一种排斥感。我们始终忘不了和父亲在一起时曾经甜蜜幸福时光,父爱如一池春水,我们要小心翼翼里装在心里,不忍心让别人去惊慌,这个原因可能是藏在我们兄妹心中的主要心结。
另一方面,耳染目睹,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在湖南乡下传统的观念中,下堂的女人即改嫁的女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下堂的孩子,即随母改嫁而来的孩子,也是被人看不起的。
我所在的村庄就有一改嫁过来的女人,带着几个孩子。村里人看她的眼光都不一样,总好像别人就是低人一等似的。特别是每当有人与她吵架,都会听到那些女人刻毒的骂声,比如丧门星、克星、不要脸什么的。带过来的小孩常会骂为外来的小杂种什么的。小孩们被羞辱后,那一双双恐惧的眼睛,一行行像珠子一样往下掉的眼泪,深深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两家小孩子相处时相互仇视的情形也不断在脑海里闪现。
所以,当这个消息快要变成现实出现到我们兄妹面前时,没想到竟遭到我们兄妹的一致反对。父亲去逝后,家里突然像断了一根顶梁柱。但我们仿若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更加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对这个家爱得更加深刻,也爱着我们的母亲,我们都把母亲看成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可这种宝贵的东西要离我们而去,我们都无法接受,感觉将要被整个世界抛弃,变得一无所有。
愤怒比悲伤更有力,我是反对比较强烈的一个,终日闷闷不乐,若有所失,开始了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光,甚至威胁母亲,如果再嫁将断绝母子关系,我们也不会随她去她的那个新家。没有泥土就没有大地,没有石头就没有高山。没有母亲的故乡那不叫故乡。命中注定,儿女与娘,是前世今生都无法分割的骨肉。在我们的一致反对下,母亲最终向我们屈服,她抛弃自己的幸福,最终选择跟我们在一起。
没有男人的家庭,就像一座房子,缺少顶梁柱,只有他们自己体会到其中的辛酸与血泪……
前面我也说到,我所在的白冲大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地”,正如有人开玩笑说,“白冲”名副其实就是一穷二白的地方。“四最光棍多”是原衡南县民政局在此蹲点的干部彭宏沛对我们大队最形象地概括。“四最”:即最偏僻,山多不连线,田多不成片,十年旱九年,吃饭全靠天;最贫穷,年人平均收入当时全乡最少;人口最少,只不足500人;通达的路最复杂,且都是山路,弯多、路窄、坡陡。“光棍多”:全村光棍汉就达十几人。在当地流传一句最广的歌遥,“嫁女莫嫁白冲郎,一年四季都白忙,年头到年尾,还吃返销粮(国家低价卖给贫困地区的粮食)!”
当时我家还分了六七亩责任田,这些责任田最远的4公里多山路,且大部分在山顶或半山腰上。此外,妈还额外种了十几亩花生土和几亩油菜地。
记不清多少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也记不清多少个焰焰如火的烈日。妈什么重活累活抢着干,那些犁田耙田的男人活,妈也学着干。一则为,每家都有责任田,农忙时,都在抢时间,难已抽空闲给你帮忙;二则为,分田单干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农村人有诚实的一面,也有很狡诈的一面,我们生产队就几个大家族,我家为外来户,一些人本来就想看你的笑话。
老家的梯田是一家紧挨一家,为稻田争水或稻田面积上的事情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妈在这时,总会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也经常会看到别人和妈吵架。记得一年夏天,正是双抢最关键时刻,老天也不作美,连续干旱了几十天不下雨,我家有一亩稻田已出稻穗,熬熬待哺,急需灌溉,否则就会颗粒无收。大队水库已开机抽水灌溉,快要轮到我家了。可从水渠到我家那口田得还要经过十几口稻田,那十几口稻田已属好几个承包户。有家承包户因与我家有过节,置母亲的苦苦哀求而不顾,死活不让我们家从他家稻田过水。母亲只得无可奈何的把苦难埋在心里,用木桶从几百米外的水塘里一担一担往田里挑,连续挑了几天几夜,母亲也哭了几天几夜,禾苗抢救过来了,母亲因劳累过度,晕到在水田旁,幸亏被早起干农活的村民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劝妈,要你细崽小毛吉(我的小名)回来,莫去读书了!可以给你帮帮手,也算个甲等劳力。妈说,我就是吃再多的苦也要供我细崽读书,要对得起他去逝的父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和妹妹心痛母亲,在学习之余,力所能及的主动帮母亲干些农活,尽量为母亲多分担一些忧愁。
在我们那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几亩田种下来,除去化肥、农药和向国家上交的公粮,已所剩所已,能顾上一家几口人一年的口粮就不错了。
父亲长年生病和去逝所开销的几千元,像山一样压在母亲身上,所以家里一直是我们生产队最贫困的家庭,也一直靠借债度日。
我也无法忘记,那年,我上高中去亲戚家借学费时的冷落。清楚地记得那是父亲去逝后的第二年春节,家里仍然是欠了一屁股债,当别人家在欢天喜地办年货时,我们家当时只买了不到3斤肉,除夕时来家的要债的人一拨接一拨。更要命的是,过完春节后,我上高中的200多元学费还没有着落。母亲事先也给我们家两个最亲的亲戚打了招呼,希望能够借点钱供我上学,亲戚也答应得很好。那是那年大年初二清早,尽管寒风刺骨,我一个人提着拜年礼物,心里充满着无限希望,按惯例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来到两个亲戚家,可两个亲戚就是躲着不跟我见面,接待我的亲戚家人脸上也冷得像块冰。新年走亲戚拜年,一般是主人家会拿出最好的年货接待客人。更令我刻骨铭心的是,在其中的一个亲戚家,就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桌上,接待我的是炸薯片、爆米花、花生、瓜子等农村常有的土特产,而接待后我而来其所在地的乡领导,却马上端出了糖果、饼干、水果等那个年代的洋年货,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招待时截然不同的年货,让我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当时泪水就忍不住不断往下流淌。
“家里本来就欠一大屁股债,还要借钱读书,今后谁来偿还!”这是亲戚家隐隐约约传出的争吵声。第二天清早,当我空腹双手空空从亲戚家返回时,母亲为此也悄悄哭了好几个晚上,她已无话可说,因为这次相求的都是母亲的至亲。可性格像石头一样倔强的母亲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更是迎难而上,她变卖家里的油菜籽、花生种子等所有值钱的物品,加上东拼西借才凑够了我上学的学费。
我同样无法忘记,母亲为我去学校送米的艰辛。我所就读的高中是距我家60多公里外的一所中学——衡南三中,他坐落在耒水河畔我县一个非常偏僻美丽的小镇江口鸟岛,是目前国内聚集鸟类品种最多的地方而闻名国内外。九十年代,公路还不是很发达。去学校要先走20多公里的山路到我所在的石塘乡堡合村湘江渡口,坐船越过湘江再走7公里多的山路到向阳桥耒水河渡口,再乘坐几个小时的轮船才可到达学校。轮船每天只有一趟,中午十点左右路过我们所要乘的站。这就意味着,我每次回家返校去赶那班船,天未亮就得匆匆忙忙出发。而最后几公里路又是一条很陡很陡的山路,正是人最疲惫的时期。全县各地的同学到我所就读的高中就读,一般来说,吃的口粮都是通过其所在的公社粮站转换,交粮票即可。可为了让家里饲养的猪多吃点米糠,为了节省通过粮站转换时要多花一些费用,更为了对儿子深深的爱和期待,我吃的大米常常是母亲挑着到向阳镇再坐船送到学校。我每次没带多少物品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赶上那班船,我不知道母亲那孤瘦身子,要挑100多斤大米还要赶时间是如何挺过来的。
耒水河附近的江口镇渡口非常陡峭,几百级石阶仿佛从江边延伸到天边边。母亲那么瘦弱、那么憔瘁,挑着沉甸甸的大米,像一只负重的蜗牛,咬紧牙关,爬行百级石阶,每挪动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每挪动几步,都得坐在石阶上休息一会,她就这么艰难的向上挪动、挪动,额头汗水如注,身上湿淋淋的,衣服能拧出水……母亲刚开始给我送米时,我还在心里埋怨母亲是老古董,不会运用现代工具,让我在同学们面前丢尽了丑,整个衡南三中后来都知道有个不顾几十公里路途,挑米来校送儿子上学的母亲,后来,我慢慢才读懂这种爱有多深多重。好几次我去接母亲,望着母亲这身影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母亲“负重像蜗牛爬行”的身影铭刻在我的脑海,也铭刻在我的人生中,深深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恋和伟大。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是母亲人生当中的几个缩影,她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的环境,更让我们不懈追求奋斗。我们兄妹5人都通过自身努力干出了一番成绩。哥哥在海口定居,我已在首都北京安家,妹妹随军在沈阳落户,大姐、二姐也分别在城里买了房子,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兄妹的日子是过得有模有样了,可母亲却一天一天的衰老。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如今已为人父或为人母的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母亲的不易。应该说,是封建传统观念、是我们的幼稚、自私毁了母亲后半生的幸福,每每想起这些,我们兄弟姐妹都为当年一起阻拦母亲再嫁感到无限的忏悔。
2004年,母亲因长年过度劳累而病倒,大脑长了一个恶性肿瘤,能不能治好,全国医术技术最顶级的解放军总医院、天坛医院也无法给我们下一个准确的结论,面对如果做手术得花销一笔不菲的医药费,而且还没有足够把握这个残酷现实,母亲为减轻我们的负担拒绝做手术。
“我们亏欠母亲的太多了,就是花再多的钱,那怕能多延长母亲一分钟的生命,无论有多大的风险也值!”我们五兄妹达成共识。或许是母亲长年以往的积善行德感动了苍天,也或许是我们对母亲这份孝心感动了苍天,经过在重点监护室十几天的生命垂死挣扎,母亲最终在死亡线上转危为安。
母亲命是捡回来了,但生活已不能自理,全天候需要人照顾。开始我们还有点埋怨医院花费了我们这么多钱,却没有把母亲医治好,后来,我们兄妹慢慢就想通了,这或许就是上苍的安排,正好可以检验我们的孝心。不能自理又有什么关系,只要生命还在,就是上苍对母亲最好的恩赐,就是上苍对我们最好的恩赐。
正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词所写: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是啊,有母亲在,家就在,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就在,一个家庭的战斗力就在,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就在,一个家庭的灵魂就在,一个家庭的根就在。没有母亲的家,家是残缺的、空虚的、没有生机的。没有母亲的孩子,年龄再大都是无家可归。没有母亲,你有再多的钱又能说明什么?没有母亲,你的权力再大又能怎么样?你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再不会有人喊你“满仔”“满女”了,再不会有人催你回家过年了,这辈子你已没有称儿子或女儿的权利了,家乡就只能叫故乡了,梦里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会越来越少,你与家乡的血肉脐带断了,你与家乡的情感脐带也断了!!!
所以,尽管我们兄妹身处天南海北,无论多忙,只要有时间,我们就抽空回家看看母亲,和她说说话,拉拉家常,哪怕只是匆匆看上一眼,都会感到甜甜蜜蜜、暖意洋洋、充满力量。
我们对母亲的这种孝心,其实与母亲对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但我们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心灵救赎,慢慢减轻我们心灵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