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下夕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贵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5-05-29 03:08

英雄构建人民军队的筋骨。英雄彰显强军文化的精神品格。英雄始终是军事文艺的母题。

正如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翻开军事文艺的历史篇章,那些饱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品格的优秀军事文艺作品,从来都是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力量的精神火炬,从来都是引领社会风尚、传播崇高品德的动人乐章,从来都是激励官兵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催征战鼓。

2005年,军旅作家徐贵祥创作的英雄题材小说《历史的天空》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是当代军事文艺创作延续英雄主义传统的一个缩影。英雄题材作品获得的良好反响充分说明,越是在消解崇高、解构英雄等乱象频现的多元文化生态下,人们呼唤英雄的心理就越是强烈;越是在多年未经战火洗礼的背景下,那些张扬英雄主义品格、激发血性豪气的强军文艺作品就越是迫切需要。

 

——编 者 

1、英雄的涵养需要很久,但英雄爆发,往往只需要半秒钟

英雄,一个古老的话题,一片照耀和温暖人类生活的阳光,一个深藏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梦想。

第一次认识英雄,是1979年春天。那是一个云雾浓重的早晨,对面山坡枪炮射击孔火光闪烁依稀可见。战史上记载那次战斗的全称是“二号环形高地进攻战斗”,我们八五加农炮营三连奉命到前沿支援步兵战斗。推炮上山的过程中,对方的火力很猛,山上步兵阵地上不断有人滚下来。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很有些紧张,显得笨手笨脚,行动难免迟缓。最先上去的,是连长李诚忠和指导员赵蜀川,加上二班副王聚华,再往后就是副营长杨世康。我是电台兵,跟着副营长,这也就决定了我能够近距离观察战斗情况。因为地形限制,公路拐弯处只能展开一门火炮,所以说这场战斗实际上是“三个人一台戏”,李连长观察指挥,赵指导员瞄准射击,王聚华装填炮弹。指导员打得出汗,把军装上衣和手枪扔到我手上,他穿着白色的衬衣,十分醒目。副营长猫在后面喊,“赵蜀川,你龟儿给敌人指示目标啊?把衬衣也脱了!”但指导员终究没脱衬衣,他不习惯光膀子。指导员一边打,连长一边修正射角,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赵指导员也不搭腔,吭吭哧哧地憋着气,有时候从体视仪里向外瞄准,有时候干脆从炮膛里直接吊线,打得很准。

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时刻,英雄在我的身边诞生了。后来发生的事情是,我们暴露了,密集的炮火向本连阵地扑来,一发火箭弹落在炮位一侧—— 

正在装填炮弹的王聚华全身数处负伤,生命垂危之际,他端着已经上了引信的炮弹,顽强地挺立着,睁着血肉模糊的双眼……就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指导员赵蜀川转身看见了雕像般伫立的王聚华,大叫一声冲过来,接过王聚华手中的炮弹,猛力推进炮膛,按下发射手柄。炮弹呼啸出膛,避免了炮毁人亡的悲剧…… 

那次战斗,我们连队十几个人负伤。我很幸运,不仅未被击中,还因为扛炮弹立了三等功,那时候我参军才3个月不到。以后回忆起那一幕,仍然心惊肉跳。在炮弹落下的时候,我和副营长距离炮位不到20米。连长和指导员就在炮架内。在最初几秒,我似乎看见王聚华像是被电击了一样,全身抖动并扭曲。后来,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声惊呼,我清楚地看见那个瞬间,王聚华站稳了,指导员上去了,那个瞬间可能连半秒钟都不到。以后我曾经设想,如果王聚华提前半秒钟倒下,如果指导员延迟半秒钟冲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英雄爆发,往往只需要半秒钟。

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重伤员王聚华后来被辗转送到救护所、战地医院、军区总医院,七转八转,没消息了。直到在边疆一个农场休整的时候,上级通知说,王聚华牺牲了。连续很多天,部队沉浸在悲痛之中,从团里到连队,都开了追悼会。这期间评功评奖,连队被军区授予“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指导员赵蜀川荣立二等功。这年5月,部队归建。有一天全连紧急集合,到了操场,突然发现一个瘦骨嶙峋的陌生人,仔细一看,是王聚华。原来,当初往军区总医院转送重伤员的时候,前线医院的护士把王聚华的名牌同另一位伤员的名牌挂错了,牺牲的是那位同志。这个故事确实有点传奇,但不是虚构的。上面引述的那段文字,摘自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炮兵英雄王聚华》,那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我亲眼目睹的那样真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