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来源:光明网作者:曹雅欣责任编辑:吴昊
2016-05-23 20:44

【学习经典】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谈网络文艺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座谈会上,谈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关于如何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他讲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习近平主席引用清代赵翼《论诗》中的这句诗词,为文艺作品、特别是网络文艺这种要求着传统文艺必须融进互联网思维的形态,概括出了发展之道。这句话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网络时代的交融,更具思考意义。

(一)形式之新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古老的、是悠久的,但是,古老绝不等同于陈旧。中国文化有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求新精神,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朝乾夕惕、自强不息,这些精神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能绵延五千年愈发活力不绝的原因所在,因为中华文明绝不止于旧步、绝不固于僵化。因此,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来谈传统文化与网络文艺的对接,这两者并不是背道而驰的。文艺的网络化、时代化,是中国文化必须能完成形态更新、自我刷新的一种本能要求。

拿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句古诗来举例。我们可以看做,这句诗里是用“诗文”来指代一切文艺作品。“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那就是说,以诗文为代表的一切文艺作品,都该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随时代需求应运而生,所以,没有一天不在要求着文艺作品的与时俱进。

就拿“诗文”来看,中国在先秦时代,流行的是语言结构相对简单的四言诗和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性散文;从汉代至唐初,国力相较于之前的昌盛、文学相较于之前的成熟,诗文风格便走向五言诗的格局、追求骈赋文的华丽;而后,唐代气魄的大气风流,造就了七言绝句、律诗将诗的成就推向巅峰,而宋代的文化沉淀,使得宋诗的思想性和宋词的艺术性令诗词充满哲思的深邃和铺陈的张力;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文化不仅仅局限在文人阶层,市井文化蓬勃兴起,于是戏曲、话本、小说都走向繁荣;到了民国,新文化运动开启文化的又一次深刻革新,将白话文的形态推广开来。那么,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国文艺的脚步自然也该曼妙出属于互联网这个舞台的精彩舞步。

网络文艺,绝不简单等同于“文艺作品的网络传播”,互联网思维是意味着文艺创作思维的时代革新,而不是把传统文艺搬上互联网展示就是网络文艺。由于网络传播规律的变化,导致网络文艺创作要求都发生了全然变化。正如舞台文艺,要求的是现场感;纸上文艺,要求的是深刻性;电视文艺,要求的是镜头感;而网络文艺,就要求网络特性,要求与网民群体精神相匹配的平民化特征,要求与网络传播渠道相适应的碎片化特征,要求与互联网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多元化特征,等等。

正因为网络特性最大的定性就是不定性,网络规律的最大规律就是颠覆规律,所以网络文艺的形式形态还无法规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固定模式。所以正如习近平主席要求的:“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时跨界出不可思议的创举,随时颠覆了上一个标本的创意,把传统转化为时尚,把古老创新成风尚,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其命维新”的根本内质,也是当今做好网络文艺工作的首要要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