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热播引关注,剧里都讲了啥?

——电视剧《海棠依旧》持续热播的背后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廖毅文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09-25 02:11

近日,根据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所著《我的伯父周恩来》改编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又陆续在一些省级卫视播出。为什么该剧能在观众中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因为它让人们在感悟曲折历史,品味沧桑巨变中,告诉我们是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海棠依旧》采取编年体的叙述方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全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27年间曲折前进的政治风云变化轨迹;宣扬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艰辛探索和创奠基业的丰功伟绩。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还把观众带到了那个充满理想信念的年代,弘扬了浩然正气,揭示了历史本来面目,有力回击了当前社会上少数人抹黑我党我军历史,否定民族传统和文化,诋毁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

全剧依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大处着眼、细处落墨,精准地选取了一些符合主题需要的情节和生活化细节,用真实精巧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来充实大事件,使重大历史叙事的宏大气度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有机融合,着力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高贵品德和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海棠依旧》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有独到之处,从周恩来工作与生活的多侧面多角度,展现了他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叶剑英、习仲勋等人的革命情谊,与夫人邓颖超的相濡以沫,与亲属和晚辈的血脉亲情等,更加立体丰富地塑造周总理的光辉形象。

《海棠依旧》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审美把握与艺术提炼,对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和景物的拟人化处理,再配上深情舒缓的主题歌,有效提升了该剧的历史拓展和审美表现。可以看出,全剧的情节始终围绕西花厅的海棠花来展开。从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起在海棠树下吟诵“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毛泽东和周恩来深夜在海棠树下共商国是;到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海棠花仿佛在等待着主人归来后竞相绽放的温暖场面;从十年“文革”风雨中,海棠树花自飘零,“绿肥红瘦”,到周总理在病中满面愁容看落英缤纷时,给人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痛彻心扉。特别是周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在风雪中睹物思人,独自徘徊在海棠树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让人热泪盈眶,难以释怀。 

片名《海棠依旧》也别具一格,于诗情画意中见精神。海棠被称为花中之仙,既有梨花的圣洁,又有梅花的风骨和神韵。周总理生前也非常喜欢海棠花,称之为“群花”。他曾说:“海棠花质朴大方而不失艳丽,它们很团结,不张扬,所以生得很茂盛”。质朴绚丽的海棠花,既蕴含着“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的深刻意境,又象征着周总理“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高洁灵魂和伟大人格。剧中把海棠花作为审美意象反复出现,时而是“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时而是“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时而是“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时而又是花雨缤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极富象征意义。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未来等待我们开创。相信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持续热播,在全党正在进行的新时期“赶考”中,对激励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