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工作:强军路上的给力后援团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曹 晶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09-27 02:03

枕善而居

自从转隶兰州军区善后办那天起,我就开始回顾从事老干部工作这10年来的点点滴滴。不由得想起了一群人——他们是把“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作为岗位职责的人,是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为平生追求的人,还是远离繁华喧嚣,面对军改大潮敬终如始、枕善而居的人。

西安小南门干休所所长黄安平,自从他20多年前来到兰州军区的干休所,一转眼就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鲜肉”,熬成了年逾半百的老大叔。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虽从未听他提起,可仅凭他先后为几十位去世老首长擦身换衣、行孝送终就可见一斑。因此,兰州军区善后系统的老干同仁们都尊称他为“老黄牛”。

那还是十多年前,但凡干休所组织集体活动,几个活跃的“老小孩”总免不了要打一番嘴仗,争执到最后,理屈者往往会亮出一招,“凭你再有本事,也逃不过黄安平的‘手掌心’!”每每至此,无论刚才的战况如何激烈,倔老头们都会莞尔一笑,然后狠狠拍拍黄安平的肩膀,这才摇着脑袋,长叹一声纷纷告辞了。其实,黄安平心里很清楚,这重重的一拍里既有深深感激,更是重重托付。

每次与黄所长聊天,听他娓娓道出这些年来从事老干部工作的收获与感悟,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电影《入殓师》中的镜头,冷静的叙事、朴素的画面和温暖的人性之光,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叫尽忠职守,什么是作善降祥。

兰州拱星墩第二干休所所长孔维胜,在全军老干系统可谓大名鼎鼎、成绩斐然。然而在11年前,他却遭遇到了人生中的一道大坎儿。由于积劳成疾导致急性肝坏死,经全力抢救,医院最终下了通牒——唯一出路只有换肝。正当全家人近乎绝望之时,是组织伸出了援助之手,找肝源、拨经费、想办法,经过6天6夜的生死考验,孔维胜最终被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孔维胜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是党给了我重生的机会,是组织给了我第二条命,我要用余下的人生好好为党工作,为老干部服务。”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病初愈还极度虚弱的他,就忍受着抗排异药物的痛苦反应,带着所里一帮人开始着手营院整治。顶烈日,耐酷暑,连续奋战几十天。有位老阿姨看到他那么拼命的样子,心疼地给他家属打电话,说到最后这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却只能抱着电话默默流泪。一连几十天,孔所长带着施工人员一趟趟跑市场、一家家谈价格,当几个商铺老板听说了他的故事,看到他瘦弱的身体、蜡黄的皮肤和挂在腰间的引流袋,一下子就被他的“拼命三郎”精神折服了。

袁丽娅是我们善后系统干休所中唯一的女领导。凭借女性特有的情感和性格优势,到干休所工作这几年里,她硬是把一个基础薄弱、设施陈旧、人心浮动的后进所带成了上下公认的“先锋队”。

在所里的老干部和老阿姨眼中,袁所长对身边人总是无微不至的。老人们常常这么说:“袁所长比亲闺女还让我们放心!”然而,在所里的年轻官兵眼里,她的形象却十分多变,有时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时暴风骤雨、风卷残云。我每次去所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正规化管理,士兵宿舍窗明几净,工作秩序严格规范,还有挂在每名工作人员脸上的灿烂微笑。

听说几年前,她去处理一位老干部的家庭纠纷,在上前劝阻时竟被老干部家人误伤。所里人都替她感到委屈和不平,可她却劝慰大家,“身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就是要能承受一般人无法承受的委屈,不过这点委屈与老首长们的丰功伟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今,改革强军征程正向纵深推进,大军开拔,总有高歌猛进的主力先锋和扫尾殿后的后卫方阵。善后系统虽身处大后方,却要事事想在前,因为他们接纳的是千军万马,挑起的是千钧重负,面对的是千头万绪,承载的是万千嘱托。善后工作就像个站台,它矗立在强军征程中,目送改革车轮向前,默默为远去的战友加油鼓劲、清碍助力。

我始终相信:善后之人,乐善不倦;善后之事,为善最乐;善后之功,善莫大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