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作家朱向前解读毛泽东名篇《七律·长征》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朱向前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0-16 15:17

诗史合一 是谓史诗

——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朱向前

《七律·长征》 朱向前

据考,《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律诗,当然也是第一首《七律》。毛泽东曾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表明“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这不是伟大的谦虚,而是毛泽东以千年的目光对自己诗词创作的大家要求。若纯粹以艺术成就论,毛的《七律》处女作也许不如他的两首《沁园春》和《忆秦娥·娄山关》等著名词篇,因为相对于他奔放不羁的性格特点来说,律诗的工整对仗和音韵的平仄和谐恐怕难免会对他造成一定的束缚。但是,由于《七律·长征》及时而真切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史诗性事件,并且最形象而又凝练地表达了长征精神,形成了不可替代的长征文化符号,因此,它本身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史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赣南瑞金、雩都和闽西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章水、潇水和湘江,进入贵州。随后又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再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9月18日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占领岷县。10月2日,占领通渭,随后在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朗诵了《七律·长征》。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极其典型地体现了毛泽东的豪迈大气和乐观主义,把“远征难”和“只等闲”这一组悖论平实而又神奇地组合在一起,给全诗定了一个鲜明的轻松基调,然后渐次展开说的都是如何一个“等闲”法。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显示了诗人纳天入怀、视宇如芥的气度与胸襟。五岭就是南岭,是自东至西横亘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五省的一系山脉,最大的有大庾岭、骑田岭、萌诸岭、都庞岭和越城岭,故谓“五岭”。乌蒙山自云南禄劝县起,东北走入贵州,至湖南止,称乌蒙山脉。这一联说的是五岭紧密相连的山岭就像翻滚的小波浪一样,而乌蒙山山脉磅礴的山体就“犹如坂上走泥丸也”。总之,不管群山逶迤是多么崔巍险峻,都被毛泽东“等闲”藐之。以小喻大,化巨为渺,因此也成为本诗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