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捷生军报撰文:长征是永远的革命圣典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贺捷生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0-19 08:10

★毛泽东曾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永远的革命圣典

■贺捷生

贺捷生

1981年,一个美国前高官不远万里,带领全家来到中国,重走长征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是沿着长征路线来朝圣的!”

这个美国前高官叫布热津斯基,曾担任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是风靡一时的《大棋局》《大抉择》和《大失败》的作者。在他看来,长征隐藏着新中国执政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还有其稳步治理的这个东方大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是的,理解了长征,就理解了我们一路走来的精神密码。那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对于后来者而言,是一部永远的革命圣典。

(一)

红旗漫卷:革命理想高于天

80年前,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大兵压境、中央苏区即将失守的背景下匆忙上路,悲伤和茫然笼罩着沉沉行进的队伍。向什么地方转移?落脚点在哪里?当时谁也说不出来。

好在党在这支队伍中,党的领袖在这支队伍中,官兵信赖的各级指挥员也在这支队伍中。因此,大家坚信,只要跟着队伍走,就是对的,就有希望和出路。因为他们信任党,信任党提出的战斗任务和革命目标。而他们参加红军,跟随党领导下的这支队伍冲锋陷阵,就是奔着党提出的革命目标来的。如果需要理由,这就是他们初心不改的理由。

1934年8月,从湘赣边界提前三个月启程的红六军团,担负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任务。他们原定进入湖南,与我父亲贺龙在湘鄂西创立的红军会合,为中央红军开创新的根据地,但被湖南的军阀部队逼入贵州境内。这支连一幅详细的贵州地图都没有的部队走到石阡甘溪,遭到了湘桂黔三省国民党军24个团的包围。经过几天激战,9000多人的队伍突围出来3000人。解放后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的郭鹏中将,是我熟悉的一位叔叔,当年他带领一个团从甘溪突围。他回忆说,甘溪突围中,他的一个连长胳膊被打断了,为跟上队伍,不被伤病拖累,亲手挥刀把那支胳膊砍掉了。下山时,伤口的断面在流血,疼痛难忍,他一咬牙,血肉模糊地往下滚。滚到山下,人不行了,马上要咽气的时候,他欣慰地对郭团长说:“团长,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只要你们继续往前走,我死也瞑目了。”为什么部队向前走,这个同志死也瞑目?因为只要部队向前走,就有胜利的希望,他虽然看不到,但他的亲人看得到。

这就是理想和信仰的力量!正如歌里唱的:革命理想高于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