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物忆长征
近日,“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在这里,没有声光电做出来的宏大景观,没有为了完整勾勒长征历史不得不铺满展板的照片,只有精心挑选的300多件文物。它们当中,很多都有确切的流传经历,有感人的红色故事。我想,没有什么比它们更能告诉观众,在那个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展览从红军长征的“初心”——传播革命理想和信念开始讲起,用“战争史诗”“军民情谊”“艰难岁月”“长征记录”“丰碑永存”“长征画卷”六个部分,来展现长征精神是如何在血与火的征程中千锤百炼铸造而成,以及长征亲历者和人们对长征和长征精神传播和传承的过程。
长征,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检阅

毛泽东在陕北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戴过的红军八角帽
“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在长征中不是口号,而是一种信念、一种自觉的行动。在展览的第一部分“战争史诗”中,展览选取了十几份布告,它们中有红军总政治部在遵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1935年5月朱德总司令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些布告,宣传了党的宗旨、红军的任务、纪律、民族政策。它们告诉我们,中国工农红军的远征,不仅是战略转移,也是一场传播理想和信念的征程。
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但那些长征亲历者们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因为他们信念坚定。在第五部分“丰碑永存”中,观众可以看到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这四位革命老人以及其他20余位长征亲历者和为长征胜利做出贡献的指战员的文物,他们有的为了坚持理想和信念,献出了生命;有的身处逆境,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