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纪念长征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仇超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0-26 01:02

红星照耀强军征程

■仇 超

1937年,被“东方魔力”吸引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写下经典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把长征喻为“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远征”。“红星”,指帽徽为红色五角星的中国红军,更寓意“震惊世界的行军”的长征精神。

长征不仅是红军官兵的战略转移,更是信仰与忠诚铸就的精神坐标。长征精神历久弥新,依然焕发着不竭的生命力,更具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将长征精神融入新长征,汲取精神营养,汇聚前行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力量大无边。长征胜利最终是信仰的胜利。王树增在《长征》后记中写道:“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新形势下,铸魂与蛀魂的较量、固根与毁根的拉锯,未曾停歇,理想信念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便黯然失色。信仰迷失则精神缺钙、灵魂锈蚀,无政治定力,忠诚与背叛仅一念之间。信仰是强军之魂,强军兴军新征程中,更需要忠诚的担当与信仰的力量,唯不忘初心,看齐追随,怀揣信仰铁心跟党走,才不会迷路偏航。

千险万阻不畏惧,敢迎挑战得胜利。不畏艰难险阻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斯·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是“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老将军王定烈在回忆录中豪迈地说:“前有阻挡,后有追剿,没有吃的,缺乏弹药,我们还是保持高昂的斗志,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长征为我们留下的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永不过时,在今天强军征程仍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强军征程,“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关隘不可避免,“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挑战无处不在,唯有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一强军之要,自觉对守成思维、守旧观念、守常做派来一次“格式化”,才能探索出强军之“钥”;唯有翻越思想的“雪山”,闯过利益的“草地”,把难关当作挑战的动力,把逆境化作开山劈道的勇气,才能闯过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实事求是不教条,“实”字当头促改革。长征精神蕴含着坦诚求实,敢于自纠的创新胆略。长征途中,党领导的红军队伍战胜了教条主义的桎梏,分裂主义的挑衅。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任务重、压力大前所未有,容不得作壁上观,容不得不切实际、不着边际、不负责任的空谈。让决策“准星”对准打仗“靶心”,“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在实干中落实举措、确保部队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盯着“打赢贡献率”不断强化执行力,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让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主席说:“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当代革命军人作为强军路上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良好的状态,赓续红色基因,接力传承薪火,在红星照耀的征途,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星照耀强军路。带着信仰再上路,在路上,我们无惧风浪,披荆斩棘奔向远方;守着初心再长征,在路上,我们无上荣光,改革必成强军可期!

(《中国国防报》2016年10月26日 02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