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创新,军队文艺“大腕”怎么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伟 傅强等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2-03 02:27

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筑就时代文艺高峰

——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军队代表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发言摘登


    文代会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习主席重要讲话。

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在世界各种文化激荡中岿然屹立

王晓棠(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站在历史与现实、国运与国脉的制高点上,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正是因为如此,习主席对我们提出的第一点希望,就是坚持文化自信。我认为,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承继,就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开拓,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大发扬。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理当以更强的担当意识、更自觉的主动作为,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人民和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王祖皆(原总政歌剧团团长): 习主席在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上升到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高度上来认识,振聋发聩,令人振奋。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我们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高举民族精神火炬,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和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努力为人民、为时代、为军队、为国家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王树增(武警部队原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习主席鼓励当代作家、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深受鼓舞。我从事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多年,无论是近代史系列还是战争史系列,核心主旨都是力图书写一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我坚信,永远为人民写作、为民族奋斗史上的英雄志士树碑立传,才能成为无愧于习主席期待的“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称职的文艺工作者。

徐剑(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强势的经济未必有强势话语权,但是强大的中国经济体量,必然呼唤强大的文学。现在我们的文学书写都到了一个瓶颈和转折点上,如何书写这个时代,讲好中国百姓的故事,对于中国作家是一个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哲学视点、更深的历史视角,从更独特的美学发现中诠释这个时代。对很多作家来说,也许会有迷失,或者把握困难,但是在习主席重要讲话的指引下,我们已经找到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李劲(战友文工团团长):习主席对我们提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获得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这几年,我们战友文工团经过6个版本、1亿3千多万字的修改推出的《西柏坡组歌》,就是全团主创人员立足现实、深入历史,高唱的一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赶考路上的催征之歌”。我们一定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不断创作出有时代高度、更有心灵温度的文化自信之作。

陈力(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室导演):对创作者来说,文化自信可谓文艺创作的能量源。这点毋庸置疑。从拍《少年毛泽东》开始,一路创作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和刚刚走上院线的《血战湘江》,让我充分认识到,主旋律创作能否成功,能否打动人心,最根本因素在于创作者自己是否有对自身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我们应该用坚定不移的态度,去思考、体味同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的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以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